第114章:天尊的传承 (第1/3页)
李云天于太初之巅亲手将“战尊令”赐予柳若雪、苏千雪转世,以及后辈英才。
他以指刻下“天尊非名,责任如山”,引得风云际会,天地共鸣。
两女虽魂魄未醒,体内真气却自发涌动,显露出尘封的前世本源。
武斗考验中,李云天化掌为道,点破众人武道盲区。
仪式将毕,远处太初殿废墟微光一闪,混沌种子如呼吸般搏动。
守书人颤声道:“沉寂的孽因竟于此际苏醒……”
巍巍太初之巅,亘古以来便是俯瞰诸天沉浮的圣地,如今却有了新的气象。那环绕山巅、亿万年不曾散尽的混沌雾气变得稀薄了几分,显露出其下广阔无垠的“万灵坪”。坪台乃整块洪荒基石所雕凿,纹理古朴苍茫,此刻已是万头攒动,神辉、魔气、凡俗烟火以及精灵独有的自然灵光交织于一处,汇成一股奇异的洪流。
这里聚集着自“共生纪元”开辟以来,万族大会所选出的最卓越代表。三日前,李云天于此重铸秩序,划定规则,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拉开了帷幕——神袛不再居于云端俯瞰,魔族不再蛰伏地底觊觎,凡人得以仰望星空不再是奢望,精灵亦可走出古林庇护,共担天地之责。
然而,秩序初立,基石未稳。万灵坪上,气氛固然肃穆,目光流转间,也夹杂着挥之不去的试探与疑虑。强大如神族,傲骨铮铮,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魔族席位时虽极力克制,眼底深处那份凌驾之上的倨傲依旧难以尽掩;魔族代表大多沉默寡言,身上或深或浅缭绕着令人心悸的戾煞之气,即便在光明之中亦显得格外阴暗逼人,他们是曾经肆虐诸天的狂澜,如今被强权镇伏,硬生生拖入这万族共存的台面之上,其心底究竟是蛰伏还是服膺,无人敢于揣度。
凡人与精灵的代表彼此更为靠近,显得局促不安。精灵飘逸灵动者居多,衣袂翻飞间周身翠光点点,仿佛将一片林海浓缩了披在身上;凡人则气息混杂朴拙,其中却也不乏双眸精光闪烁、气血隐隐有龙虎之象者。他们虽人数众多,却如置身巨兽环伺的丛林,目光游移,只在触及场中主位那端坐的身影时,才显出片刻安宁。
主位之上,李云天独坐于一截断裂的古老殿柱旁。此柱色泽玄青,布满裂痕与风蚀之迹,其上残留着巨大拳印爪痕,无声地诉说着久远年代的惨烈搏杀。他一身玄青长袍虽无繁复纹饰,但往那斑驳古老的柱边一坐,周身便自然流溢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道韵,沉重如渊海,又浩瀚如星河。他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一柄无形而古老的天尺,无声地压下了坪上纷杂的气机与试探。
万灵坪的喧哗声浪,在无形的重压下,渐渐平息。如潮汐退去,留下深潭般的沉寂。每一双眼睛,无论蕴含神辉、魔焰、凡尘烟火还是精灵的翠光,此刻都齐齐聚焦于那截断裂殿柱旁的身影——李云天。
他缓缓睁开双眼。眸子开阖的刹那,坪上众人只觉心神随之一凝,仿佛整个太初之巅的气流都为之凝滞。那目光并非刻意锐利,却如浩瀚苍穹垂下的注视,包罗万象,洞彻一切隐藏的心思与浮动的力量。试探与不安,倨傲与隐忍,在这目光下皆无所遁形。他未曾动作,无形的压力却已抚平了万族灵光碰撞的涟漪。神祇收敛锋芒,魔族压下戾气,凡人与精灵亦挺直了脊背。只有风吹过坪台缝隙的呜咽,以及远处虚空裂隙隐隐传来的罡风嘶鸣,衬托着这片压落九天的肃穆。
李云天抬手,动作舒缓如拨动岁月弦琴。一块青石被他摄入掌中,其质非金非玉,入手冰沉,表面天然生成奇异纹路,似云涛奔腾,又似古老图腾缠绕。正是维系新纪元平衡之枢纽——“战尊令”。此令甫一现身,尚未催动,整座太初之巅便陡然一震!
不是轰鸣震动,而是一种更深沉、更本源的脉动,仿佛沉睡的巨神轻轻舒展了一下身躯。坪台基石深处传来沉闷的回响,与之共鸣。苍穹深处,流云骤然加速旋转,汇聚成龙卷之势,绕峰盘旋;地脉深处,久不显化的灵气喷涌而出,化作九色霞光自坪台四角冲天而起,将天空晕染得瑰丽无伦。
云卷霞光之下,李云天掌托战尊令,缓缓站起。他的身形并不显得格外高大,却仿佛与脚下太初之巅、与头顶旋转的流云霞光融为了一体,成为此方天地的唯一支柱。
“纪元已开,共生之道,系于平衡,托于守护。”李云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浩荡风雷,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如同古钟轰鸣,震魂撼魄,“昔日屠戮征伐,皆因心无所属、欲壑难填!今日聚于此,非为称霸称尊,只为此方天地,谋一存续之道!”
他目光如垂天之河,缓缓扫过下方每一张迥异的面孔,无论是神祇脸上刻骨的骄傲,还是魔族眼底翻涌的凶戾,皆被这浩渺深邃的力量一拂而过,留下短暂的惊悸与茫然。
“共生不易。”李云天的声音陡然低沉了几分,字字如重锤敲击在万灵心坎,“非我李云天一人之力可支撑千秋万代。责任如山,需后继有人,此山方可永固!”
话语中的分量瞬间击穿了新纪元表面的平和,在每一个聆听者心头敲响沉钟。短暂的宁静被打破,无数窃窃私语如风浪般再度涌起。
“后继?难道他要……”有神族强者失声,眼中既有期待更有隐忧。
“战尊之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