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安济坊 (第1/3页)
林岁安在船上跟周伯交谈后,她也明白了这个朝代对“公凭”文书的看重。
像林岁安她们这样的小孩,如果没有文书就相当于是“流民”或者“逃奴”。
大名府作为边境重镇,对无文书更严厉。
林岁安已经七岁了,她们一到就会被强制编入“恤孤院”,其实就是童工场所,在里面有做不完的活,基本都是是累死的孩子,幸运的多活几个月,不幸的多活几天。
或者被发配为官婢,当婢女生死就不由自己掌控了。
而红丫跟小豆丁会被送到“慈幼局”也就是官方孤儿院,但那里面的死亡率极高。送进去就相当于送死。
像她们这种因为兵灾、水灾逃难过来的人即使没有路引,其实官府是可以收入安济坊的。
但是,它需要有地方保甲作保,而林岁安无人担保。
实际上无文书孩童可能被当做“无名尸”上报,腾出赈灾名额。
逃?是可以逃?她们会沦为黑户,只能躲躲藏藏,极端情况下她们都有可能被诱入“瓦子”当童伎。
逃奴被抓先杖八十……
当知道这些后,林岁安对赵老四的感激又更上一层,天天在心里祈祷他能长命百岁。
如果没有遇到赵老四,林岁安真的很难把红丫跟小豆丁平安带来大名府的。成功率极低,她当时太想当然了,以为去了赵州就可以跟着难民逃来这边。
她以为就是跟小说里面写的那样,无非就是缺水、缺粮的问题而已。或者是她们小可能被盯上,但是她有空间有武器根本不用担心。可是其实不是,只要遇到有关卡的,她们没有文书就是以上的结局。
更何况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林岁安看似想了很多,其实念头也就是一闪而过。
通往安济坊的栈桥挤满了人。林岁安看见左侧通道,青壮男人被厢军带走。走在最后面的一个跛脚少年被军汉勇铁尺敲打膝盖:“修堤的不要瘸子!送去戊字号!”
右侧通道,妇人抱着婴儿走向慈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