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进入湾头镇 (第2/3页)
价,把银钱自己留下来更好些。反正空间里面的杂粮豆类还有四百五十斤,这次拿一百斤出来就足够了。这个朝代的黑面有五十斤,粟米也有五十斤。这两样都是在赵州时囤的。空间小了,囤的还是不够。
紧接着是买药,她找到一家小药铺。报出早就想好的几味常见药材,着重买些退热风寒类的药物,还有止血化瘀的。考虑到按四叔的计划要坐船到苏州,路程远时间长,可能会有晕船的又买了点这方面的药丸。
购买药材很顺利,伙计没有多问,看来像她这种量的购买的人很多。河运发达的好处就体现出来。
林岁安找了一个僻静的小巷死角,观察了两盏茶的时间,发现基本没有人往这边来,立马从空间里放出一百斤豆子,其他的等到了庙里再拿出来。放好东西,人从小巷里走出,站巷口眺望了一会。
看到一个年纪颇大,面容愁苦的脚夫,拿着扁担带着麻绳准备往码头方向走去。
“老伯,能帮我把这些东西送到镇外东边的河神庙吗?我人小,抬不动。”林岁安说着递过去几个铜板。他们从进小镇后就一直在观察,发现这边很多脚夫,都是随喊随停接活的。不然大舅跟四叔也不会真的放心她一人买那么多粮。
那老脚夫也没多问接过铜板,塞进衣兜,熟练地将粮食用麻绳捆好,很轻松就挑了起来,林岁安紧走几步跟上。
林岁安是有想到了城门外的破庙再拿出粮食,后想想这镇子不大,要是路上遇到打探消息的大舅或者四叔看着她就一个小包袱就麻烦了。到时候解释一堆还漏洞百出。
镇口一家名为“听涛阁”的茶馆,实则是鱼龙混杂的信息集散地。林四勇挑了一个靠窗的僻静角落坐下。一碗最便宜的粗茶,能让他耗上大半个时辰。
林四勇耳听八方,捕捉这每一句可能有用的对话。因为口音的问题,他听得特别的吃力。几个看似船老大的模样的人正高声抱怨:
“……这鬼天气,运河上游怕是又要结冰,这趟跑完郓州,老子可得歇歇了……”
“……湖州?那边的丝价倒是俏,就是路不太平,水匪闹得凶……”
“……嘘……小声点,‘扒沟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