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爷爷的挣钱手艺 (第2/3页)
蒲草就琢磨起来。
一老一少被点燃了热情。林老头负责把握结构和扎实功底,林大河则充分发挥他手巧和敢想的特点,负责尝试那些新奇花样和染色。
几天功夫,林大勇家院子里果然诞生了一批令人惊奇的物件,带着波浪边的小花篮,严丝合缝刻着“福”字的零食盒,仿竹节造型的笔筒,还有林大河编的、惟妙惟肖的绿色蒲草蚂蚱和红色的小鲤鱼!
这些东西一出来,全家人都围过来看稀奇,啧啧称奇。
林岁安趁热打铁,又找到林三勇:“爹,爷爷和大河哥编的这些新花样,可不是普通筐篓了!您下次去县城,别在集市口跟那些卖杂货的挤在一起,卖不上价。”
林三勇看着这些精巧东西,也觉得是好货,但发愁:“不去集市去哪卖?谁买这不当吃不当喝的?”
“去书局画斋门口卖笔筒!去绣坊银楼边上卖小花篮、零食盒!去茶楼酒肆附近卖小蚂蚱!”林岁安眼睛亮晶晶的,“买这些的人,图的是新鲜有趣,不差一两文钱。爹,您下次带我去吧,我来卖!我会说!”
林三勇吓了一跳:“你?你个娃娃去干啥?县城人多眼杂的。”
“爹,我就跟在您身边,不乱跑。”林岁安扯着父亲的衣角,软磨硬泡。她心里盘算着,趁着这个机会亲自去看看县城的市场咋样。
林老头在一旁听了,倒是开了口:“三勇,带岁安去吧,这丫头机灵,说不定真比你会卖货。你多看紧点就是了。
林三勇有些犹豫:“行,不过你得跟紧我,不能乱跑……”
箬溪村有专门去县城的骡车,每日卯时初出发,每人两文,如果货物多,也要给费用。村里离县城将近五十里,这边的官路修得还不错,比较好走,坐骡车不用两个时辰就能到。如果靠双腿走路最少要两个半时辰,这还是在没负重的情况下。
出发那日,村口的骡车已经等着了。车上已经坐了几个同村的婶子大娘,都是要去县城采买或卖点山货鸡蛋的。林三勇把两大捆普通的筐箩和一小筐精心包裹的新品搬上骡车,林岁安自己爬上骡车,跟众人打着招呼。
“哟,三勇,今天咋还带着闺女去县城见世面啊?”快嘴的李婶笑道。
林三勇憨厚一笑:“唉,丫头非闹着要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