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尝百草 (第3/3页)
亮,立刻蹲下身。她知道紫云英是优质的豆科牧草,固氮能力强,蛋白质含量高。她仔细查看它的羽状复叶、伞形花序,还小心地扒开泥土看了看那带着细小根瘤的根系。她采了几株鲜嫩的样本小心放好,然后在册子上翻到新的一页,迅速画下轮廓,添上一笔:“紫云英,优等饲料,猪极喜,可尝试种植。”
一回到自家小院,她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她的“实验”。
“二号!三号!来吃饭了!”她特意呼唤那两头性情最温顺的小母猪。
她把今天采集的几种新猪草分开摆放:左边是几株酸模草,中间是一小把鲜嫩的紫云英,右边则放着一些常见的蕨类嫩芽,村里不少人都说猪吃这个,但她记得资料里模糊提过某些蕨类可能有毒。
二号和三号摇着小尾巴溜溜达达走过来,先是好奇地嗅了嗅酸模草,试探着吃了几口。接着,它们几乎同时被紫云英的香气吸引,一头扎进去,欢快地咀嚼起来,发出满足的哼哼声。至于旁边那捧蕨类嫩芽,它们凑过去闻了闻,便嫌弃地扭开头,踱到一边去了。
“果然不行,”岁安小声嘀咕,拿出炭笔记录,“蕨类,猪不喜,疑有毒,不喂。”她决定相信猪的本能和自己的知识,坚决不喂这类存在风险的东西。
这样的上山采草和回家实验,渐渐成了岁安春季的日常。她不仅自己观察,还时不时主动提问。
“李嫂,您家猪爱吃鹅肠草吗?”
“王婆婆,这种浮萍捞回去,猪吃了会不会拉肚子?”
她发现自家的小猪特别偏爱鹅肠草和水中捞来的浮萍,而对某些带有特殊气味的蒿草,即使张婶说她们家猪吃,她家的四只小家伙也表现得兴趣缺缺。
她还细心地注意到,同一种猪草,嫩的时候和老的时候猪的爱吃程度不一样;刚下雨后采的和晴天采的,口感似乎也有细微差别。
每次她提出这些细微的观察,都会引来妇人们善意的调侃。 “哎呦,岁安养的这是猪祖宗哦,还得挑着吃!”
“就是,咱打猪草哪有这么讲究,猪嘛,有啥吃啥!”
岁安听了也不恼,只是笑眯眯地继续她的“研究”。她心里清楚,要想养好猪,光靠“有啥吃啥”可不够。她的小册子越来越厚,里面的《猪草图谱》也越发详实,哪片山坳的鹅肠草最肥嫩,哪个河湾的浮萍长得最茂盛,她都心中有数。
林岁安在这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将空间里那些死板的知识,真正变成了活生生可触摸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