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盼娣相看 (第2/3页)
地劳作,或许不如他们期望的那般“体面”和“清闲”,无法符合他们想象中既能撑门面又能安于室、不惹是非的儿媳标准。
再者,张家此举本就是为了遮掩儿子的秘密,求的是一个“稳”字。若寻个太过穷困的,万一婚后闹将起来,对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豁出去撕破脸,张家反而难以收场,恐有身败名裂的风险。
而像盼娣这样,家境虽寻常但舅家还算有些根基,自家又无强势父兄立刻打上门来,看似有依靠实则隔了一层,既保全了张家的颜面,又便于掌控拿捏——性子软和,即便日后发现了真相,为了名声和生计,多半也会选择忍气吞声。这才是他们眼中“性价比”最高、风险最低的选择。
林岁安没有声张。她知道,无凭无据,仅凭“感觉”说出来,没人会信一个小孩子的话,反而会打草惊蛇,坏了盼娣的名声。
回到家,她立刻找到了福平。 “大哥,”林岁安极其严肃地把他拉到僻静处,“我觉得今天见的那个张家二郎不对劲。” 福平一愣:“怎么了?是长得不好吗?”
“不是模样问题!”林岁安急道,“我怀疑他……他可能不喜欢女人!他娶妻是骗人的!”
福平吓了一跳,差点捂住妹妹的嘴:“岁安!这话可不能乱说!要死人的!”
“我没乱说!”林岁安眼神锐利,“大哥,你信我一次!盼娣姐性子软,要是真嫁过去发现真相,这辈子就毁了!咱们必须去查清楚!”
福平看着妹妹从未有过的严肃和焦虑,又想到盼娣姐的温柔,咬了咬牙:“好!你说,怎么查?”
接下来几天,林岁安和福平开始了秘密行动。福平利用半大孩子不起眼的身份,天天往乡上跑,蹲在张家铺子附近观察,和街坊的小孩玩耍套话。林岁安则负责分析信息。
果然,零碎的信息拼凑起来,疑点越来越多:张家二郎几乎从不与同龄女子说笑,却与乡上一个同样未婚的、以俊俏出名的年轻画师过往甚密;有小孩偷偷说见过张二郎和那画师傍晚一起去小河边“散步”;张家父母对儿子的亲事异常急切,却对女方家境要求反而不高,只要名声好、性子软就行……
证据依然间接,但足以让福平相信了妹妹的判断。他气得拳头紧握:“畜生!竟想这样坑害盼娣姐!”
林岁安却异常冷静:“大哥,生气没用。这事不能闹大,否则盼娣姐的名声全完了。得让他自己退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