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神秘数字 > 第三章:代达罗斯协议

第三章:代达罗斯协议

    第三章:代达罗斯协议 (第1/3页)

    那撮虹彩的“现实之痂”被安置在临时改造的超净隔离箱中,像一微缩的星云,在自身的光芒中缓慢流转。连接它的传感器阵列庞杂如蛛网,读数在屏幕上疯狂跳动,描绘着一种人类科学从未记录过的能量-物质-信息混合频谱。

    俞辰已经盯着它看了七个小时,眼球布满血丝,咖啡杯在旁边冷掉、续满、再冷掉。沈秋试图用各种拓扑模型和量子场论去拟合它的行为,结果都像用渔网去捞光,徒劳无功。它的数学本质飘忽不定,仿佛在十几个不同的数学体系间随机跳跃。

    “不行,”沈秋终于瘫倒在椅子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它的‘规则’是活的,在变。像是一种超维度的混沌系统。我们现有的数学语言,是二维的平面去描述克莱因瓶的内部,注定失败。”

    沈夏抱臂靠在门框上,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令人费解的数据:“守护者怕它。数字会想要它。这东西一定是关键。如果正面无法解析,也许该试试旁路。”她顿了顿,“数字会最近太安静了,这不正常。林教授死了,但π序列组只是外围。核心的‘142857环’一定在行动。他们在找什么?会不会和这个有关?”

    “142857......”俞辰无意识地重复这个数字,手指在布满灰尘的控制台上写下它:142857。

    他盯着这串数字。走马灯数。乘以1到6,结果是它自身的循环排列。乘以7,得到999999。一种封闭的、自洽的、却又指向某种“圆满”或“溢出”的循环。

    他的目光又落回隔离箱里的虹彩尘埃。它那变幻不定的模式......某种熟悉感如电流般击中他。

    “不对!”他猛地站起来,动作太急带倒了椅子,发出刺耳的噪音。他扑到主控台前,调出南极冰下那个古老符号的高清图谱,将它和尘埃的能量波动频谱并排显示。

    “看这里,还有这里——”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手指颤抖着在两个图像间指点,“不是完全一样,但结构是同源的!都是某种更高阶数学对象的降维投影!就像一个三维物体的两个不同角度的二维阴影!”

    沈秋也凑过来,瞳孔骤然收缩:“你是说南极的警告器,和这‘碎片’,是同类东西?”

    “更可能,”俞辰深吸一口气,感觉每一个数学神经都在尖叫,“这‘碎片’,是某个更大、更完整的‘设备’的一小部分!而那个古老符号,是它的‘使用说明’或者‘接口定义’的一部分!”

    他猛地转向沈秋:“用142857作为密钥!不是去解密,而是作为作为谐振子!去尝试和它‘共鸣’!既然它本身在变化,我们就用一个同样循环变化的东西去试探!”

    沈秋瞬间明白了他的想法,眼睛一亮:“就像用不同频率的音符去敲击玻璃杯,寻找那个能让它共振的频率!142857的循环特性也许能匹配上它某种内在的周期!”她的手指再次在键盘上飞舞,将142857序列输入驱动系统,设计成一个频率不断循环变化的谐振场生成算法。

    “强度调到最低!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俞辰警告道。

    沈夏默默握紧了枪,退到门边,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和那个隔离箱。

    微弱的能量场被施加到虹彩尘埃上。最初几分钟,毫无反应。屏幕上的读数依旧混乱不堪。

    就在沈秋准备调整参数时,隔离箱内的尘埃突然静止了。

    所有闪烁的虹彩光芒瞬间收敛。那些诡异流动的微粒凝固在半空,如同按下了暂停键。

    下一秒,它们猛地亮起,发出一种纯粹的、不含任何杂色的、令人心悸的白光。所有传感器读数瞬间爆表,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实验室!

    但预期的爆炸或空间畸变并没有发生。

    那团白光脱离了微粒的形态,汇聚成一道笔直的光束,射向实验室空无一物的白墙。

    没有灼烧痕迹。光束在墙上投射出的,不是光斑,而是一幅清晰无比的、复杂到极致的动态星图!

    不,那不仅仅是星图。星辰被细密的、发光的数学符号和几何线条连接,构成一个横跨数万光年的、巨大无比的神经网络。星图在缓慢旋转、缩放,焦点不断变换。

    而在星图下方,如同瀑布流般滚动刷新着一行行他们从未见过、但凭借数学直觉能理解其基础含义的符号——那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物理常数的宇宙通用语!

    “天啊!”沈秋捂住嘴,震惊地看着那幅星图,“这是银河系的......数学结构图?”

    俞辰的呼吸几乎停止。他看到了引力常数G的微妙梯度变化,看到了暗物质分布的概率云函数,看到了时空曲率的等高线…这一切都以一种直观的、数学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远远超出了人类目前的所有宇宙模型!

    沈夏虽然看不懂深奥的数学细节,但她认出了其中不断闪烁、被重点标注出的几个区域。其中一个,赫然就是太阳系!而在太阳系的位置旁边,一个刺眼的、不断扩大的红色标记正在疯狂闪烁,旁边伴随着一组急速递减的倒计时和飙升的概率值!

    那标记的数学符号,他们从未见过,但其表达的含义,通过上下文的数学关系,被他们的大脑瞬间理解——

    现实结构疲劳度。局部时空连续性崩溃概率。

    倒计时:71小时,14分钟,03秒......02秒......01秒......

    概率值:43.1%......43.2%......

    崩溃范围预测模型同步显示出来——不是针对某个城市,而是整个太阳系!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即将扩散开的、数学意义上的“时空泡沫化”区域!

    “这就是‘基准现实漂移’。”俞辰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扶住了操作台,“不是小打小闹的畸变,是整个恒星系的物理法则即将开始大面积失效。”

    星图上的信息流还在继续。它展示了崩溃的触发机制——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数百个看似微小的常数波动事件(包括亚速尔事件、涩谷事件,以及无数个未被检测到的更微小事件)在银河系数学背景场中产生的涟漪,经过复杂到无法想象的叠加和共振,最终在太阳系这个特定坐标达到临界点。

    就像一个充满了细微裂纹的玻璃杯,被最后一道特定频率的声波轻轻敲碎。

    而那道“声波”,根据星图的显示,正来自于银河系中心方向,伴随着那种异常星际尘埃的浓度波,以超光速(并非通过空间,而是通过数学结构本身)传递而来!

    “是源头。”沈秋颤声说,“银河系中心有什么东西在‘广播’,广播这种导致崩溃的数学模式!”

    俞辰死死盯着那个倒计时。71小时。不到三天。

    拯救一个城市,他们尚且需要拼命。拯救一个恒星系?面对一种来自数万光年外的、基于数学本身的攻击?

    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甚至想象力。

    就在这时,投射的星图边缘,一个极其微小、之前被忽略的标记闪烁了一下。俞辰下意识地放大那个区域。

    标记位于柯伊伯带外围,一个人类从未详细探测过的荒凉区域。旁边的注释同样是用那种宇宙数学语写的,翻译过来是:

    【备用稳定锚点 - 状态:休眠 - 协议:代达罗斯】

    星图提供了这个“锚点”的详细坐标和激活序列。

    那序列的开头,正是一个他们无比熟悉的循环:

    142857......

    走马灯,再次开始旋转。但这一次,它指向的不再是死亡,而是一线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生机。

    一个来自未知远古的、埋在太阳系边缘的、“备用”的稳定装置?

    是谁留下的?为什么留下?激活它,是拯救,还是引发更大的灾难?

    没人知道。

    倒计时在无情地跳动。

    70小时,59分钟,22秒。

    概率值:43.5%。

    选择摆在了面前。

    等待守护者来“净化”整个太阳系?或者,赌上一切,去触碰一个完全未知的、以“代达罗斯”为名的远古协议?

    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转的嗡鸣和星图投射的光芒,映照着三张苍白而决绝的脸。

    遥远的星空深处,那数学的号角,依旧在无声地吹响,等待着回应,或者终结。

    ---

    太阳系数学结构图上那个刺眼的红色标记,像一颗瞄准心脏的***红点,随着倒计时的每一次跳动而微微闪烁。70小时。概率值缓慢却坚定地攀升,43.6%...... 43.7%......每一个百分点的跃升都敲击在三人早已绷紧的神经上。

    “代达罗斯。”沈秋盯着那个名字,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勾勒着复杂的拓扑形状,“希腊神话里建造迷宫,用蜡和羽毛飞向太阳最终坠落的巧匠,命名充满不祥的预感和矛盾的野心。是警告?还是自嘲?”

    “没时间考古了。”沈夏的声音斩钉截铁,她已经调出太阳系星图,手指精准地点在柯伊伯带外围那个冰冷的坐标上,“距离这里,”她快速计算,“即使动用‘暗影’(她背后组织代号)最快的、理论上还不存在的脉冲推进器,单程也需要58小时。这还不算寻找和激活那个鬼东西的时间。”她的目光扫过俞辰,“我们必须立刻决定。”

    俞辰的指尖冰凉,那冰冷的触感反而让他混乱的大脑异常清醒。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