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沈墨归隐· 桃李满天下 (第1/2页)
玉门关之战后,沈墨因辅佐皇后破阵、救治伤员有功,被楚瑾宸破格晋封为太医院院使,爵封安乐伯,地位尊崇,可谓医者之极荣。
然而,位极人臣的沈墨,心中却渐渐萌生去意。他年事已高,毕生心血倾注于医道,最大的愿望并非高官厚禄,而是将医术发扬光大,普惠苍生。如今,皇家医学馆在林微的擘画与他的具体操持下,已步入正轨,规模不断扩大,分馆亦在各大州府陆续设立,培养出的合格医者数以千计,极大地改善了大楚的医疗状况。
他亲眼见证了许多来自民间、甚至曾是铃医、草泽医的同行,在医学馆中系统学习、交流切磋后,医术突飞猛进,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良医。也看到了许多新颖的、由林微提出的医学理念和方法(如更严格的卫生防疫、更系统的人体解剖知识——限于动物和模型、以及一些急救技巧)被验证有效,并广泛传播。
“娘娘之才,实乃医道千年未有之变局引领者。”沈墨常常如此感慨。他深知,医学馆的灵魂与未来,在于林微那超越时代的视野与知识,而他,更像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执行者与守护者。
如今,医学馆根基已固,人才辈出,几位他亲手培养的副手皆能胜任管理之责。而他自己,感到精力已不如前,更渴望回归纯粹的研究与传授。
这一日,他整理了自己毕生行医的心得笔记,以及参与编纂的《新编本草纲目》(融入了林微提供的部分药理知识)、《瘟疫论》(总结了北境应对“诡疫”的经验)等巨著的手稿,入宫求见林微。
“娘娘,”沈墨将厚厚一摞书稿呈上,神色平静而坦然,“老臣蒙陛下与娘娘信重,执掌太医院与医学馆,幸不辱命。如今医学馆已成规模,人才济济,老臣年迈,深感力不从心,恳请娘娘准许老臣,卸去院使之职,归隐林泉,将这些毕生心血,安心著述,并于医学馆中,择一二可造之材,悉心教导,将我大楚医道,传承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