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没钱! (第1/3页)
“马爱卿,眼下老奴已经伏诛,难道就不能趁着良机一举收复辽东失地,非得修筑这什么关宁锦辽防线么……”
片刻之后,小皇帝望向满脸期翼的马祥麟,却是不由得一阵无奈苦笑。
没办法,自萨尔浒之战以来,大明在辽东消耗的钱粮,已是堪称天文数字了。
别的不说,就熊廷弼经略辽东的十四个月里,朝廷就向辽东发放了七百多万两白银。折算下来,一年就是六百多万两。
而这,还没算上从山东等地运来的大量粮食。
现在袁应泰开口就又是五百万两,而且还是每年五百万,朱由校哪里去弄这么多银子?
“启禀陛下,如今老奴虽已授首,不过建奴实力仍在。而我军自沈阳失守、浑河之战后,却是精锐尽失。”
“若想彻底剿灭建奴、收复辽东,眼下只能步步为营、重练新军……”
所谓的辽阳大捷,完全是建立在野猪皮被诛杀的基础上。建奴兵力的损失,其实却是有限得很。
马祥麟看着满脸为难的小皇帝,同样也只能苦笑着道出了辽东现状。
“那……那就不能少练点兵,或者降低些军饷。这每人每月三两银子,是不是太高了些?”
辽东明军精锐尽失摆在明面的事实,想要收复辽东,那就必须操练新军。
无奈之下,朱由校只能从新军规模和士兵饷银标准上打主意。
“陛下圣明!如今奴酋已死,依老臣之见,辽东编练个十万人马也就足够了。”
“至于军饷,哼,难道自古以来的那些名将,都是靠着银子来带兵的不成……”
就在朱由校话音刚落之际,刚刚传阅了袁应泰请饷奏疏的方从哲、刘一璟等内阁大臣,此刻也是再次出言附和了起来。
没办法,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比起年轻的小皇帝来,真正当着大明家的他们可是更清楚,这份请饷奏疏的口开得有多大。
就拿辽东来说,李如松时期享受特殊待遇的‘家丁’,一年的饷银也不过才十七两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