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半途而停 (第2/3页)
这种“做好”,不完全是为了应婉婷,更是一个理工男对技术方案完美实现的纯粹精神追求。
而另一边的应婉婷,看着对话框中余夏就技术细节发来的长篇大论,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她仍一知半解,但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她成功地将他拖入了一个需要持续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项目”里。
看着状态栏一次次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她心中窃喜不已——这盘棋,果然正在按她预想的方向发展。
余夏逐渐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这个复杂的项目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正如他最初判断的那样,开发一套真正有效的证券分析系统,远不止写代码那么简单,它需要深厚的金融知识、数学建模能力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这些显然超出了两个大一新生的能力范围。
面对知识盲区,应婉婷灵机一动,以“备战校园模拟交易大赛”为由,向父亲应文彬求助。
应文彬听后二话不说,立刻安排了公司旗下证券、量化、软件工程等领域的几位博士员工,每晚通过视频会议为两人答疑解惑。
在一次关于板块轮动的分析会后,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闲聊般提起:“你们关注过财经频道的那个选股大赛吗?每周请五位专家各推荐一只股票,周一买入周五卖出,比拼收益率。”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看透市场的淡然,“想想看,每位专家上台都得使出看家本领参赛。但结果呢?多数人还是亏钱的。为什么?”
余夏和应婉婷不禁都屏息凝神。
分析师继续说道:“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你们搞这个项目很有价值。但恕我直言,就算模型在模拟盘上表现优异,到了真金白银的实盘,我持保留态度。
“因为人心难测——贪婪和恐惧,是任何模型都无法精准量化的。
“如果实盘效果不佳,你们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意义又在哪里?要我说,理解原理就足够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们听听就好。”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泼下,让人陷入沉思,余夏那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