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参考 (第3/3页)
,那些昨天跳跃在唇舌间的思想碎片,都被林夕精心拣选,打磨圆润,重新编织成了更为精致也更具可操作性的肌理脉络。
遣词造句,分寸拿捏稳妥。
几乎难以挑出一个显眼的瑕疵。
一种久违的“熨帖”感,从纸背透了过来。
思索如同窗外缓慢游移的薄云。
江昭宁拿起他那支常伴左右的黑色碳素笔,指尖用力,凝思片刻。
笔尖在那标题的脊梁上落下了——“农禅文化整体规划纲要(初拟)”——“初拟”二字前,他沉稳地添上了两个小字:【参考】。
仿佛是给一件精美的织物,留出一丝回缩的空间,也预留了更多修改和生长的可能。
这轻飘飘的两个字,包含着决策者那份举重若轻的微妙艺术。
也像一道门槛,让门外之人窥见门内尚有深思熟虑的余地,而非板上钉钉的定论。
“可用。”江昭宁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事务决断后特有的干脆利落,那温厚的沉浸感已悄然褪去,换上了他日常指挥运转时的笃定,“只是这标题,得改一下。清凉古刹农禅文化整体规划参考纲要!”
他强调着“参考”二字,咬字清晰得如同钤印,“你去推出清样,”他将刚改好的文件推至桌沿林夕最易取到的位置,“然后安排一辆公务车,去一趟清凉寺。”
话到此处,他微顿,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穿过距离看到了那位老僧的身影。
“将它亲手交给智远方丈,”他语气加重在“亲手”二字上,“就说是请他‘斟酌一下’。”
斟酌二字用得极妙。
非指示,非请求,而是一种平等的、充满敬重的思想切磋邀请。
仿佛那不是一份需要对方审阅的文件,更像是一盏暂时寄放在书记处的农禅心灯,此刻郑重交还,让它重新回到它本应照亮的地方。
他又补充道:“对了,同版本的清样,一式两份,分别送统战部、宗教局各备案一份。备注仅供内部参考。”
林夕的身形一直维持着微微前倾聆听的恭谨,此时立刻挺直,眼中飞快掠过一道被清晰指令点亮的辉光:“是!书记,我马上去办!”
应声干脆利落,字字如钉锤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