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内部的裂痕 (第1/3页)
与李谨诚的秘密会谈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钱程的身体。他不再是那个孤独迷茫的理想主义者,他变成了一个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战士。
他知道李谨诚的“阳谋”方案是他唯一的机会,也是西门菜市场唯一的机会。
但他也清楚,这个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凶险的一步,必须由他在工商所这个死气沉沉的泥潭内部亲手完成。
他销了“病假”回到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一切如常。张大姐依旧在织着那件似乎永远也织不完的毛衣;老刘依旧捧着一张《江城晚报》看得津津有味;而市场副主任赵光明则翘着二郎腿,嘴里哼着小曲,悠闲地修着自己的指甲。
没有人在意他这两天去了哪里。
仿佛他只是这个巨大机器上一颗无足轻重的螺丝钉。
钱程的心一片冰冷。
他知道在这个地方,任何直接的、正义的呼吁都只会招来嘲笑和排挤。他必须像李谨诚教他的那样,用“阳谋”的思路去撬动这块看似坚不可摧的铁板。
上午的例会上,钱程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
他没有提西门菜市场一个字都没有。
他只是将一份他连夜整理的、关于《报纸近期对江城市民“菜篮子”问题评论汇总》的文件递给了所长。
“所长,各位同事。最近我注意到,市里的几家报纸都相继刊登了市民对于农贸市场缺斤短两、服务态度差等问题的批评意见。我认为这股舆论风向值得我们警惕。”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完全是一副为单位声誉着想的、公事公办的姿态。
“我认为我们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的直接管理者应该主动作为,防患于未然。我建议由我们所牵头,联合市计量局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农贸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的关于计量工具和公平交易的联合大检查!”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应市民的关切,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把我们工商所‘为人民服务’的牌子擦得更亮!”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冠冕堂皇。
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织毛衣的张大姐停下了手。看报纸的老刘也抬起了头。
他们都用一种看怪物一样的眼神看着钱程。
坐在所长旁边的赵光明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轻蔑冷笑。他阴阳怪气地说道:“哟,小钱,几天不见,觉悟提高得很快嘛!还联合大检查?你知道这要牵扯多少人力物力吗?现在所里经费紧张,人手又不够,大家手头上的活儿都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工夫去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
所长清了清嗓子,用他那惯用的和稀泥的口吻说道:“嗯……小钱同志的出发点是好的。有这个事业心值得表扬。但是光明同志说得也有道理。我们做事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要稳妥,要循序渐进。这件事我看还是先放一放,从长计议吧。”
“对啊,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其他人立刻附和起来。
钱程的第一次尝试以一种他早已预料到的方式彻底失败了。
他没有争辩,只是默默地坐了下来。
但他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沮丧。
因为这次失败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他要的不是通过这次会议,而是通过这次会议看清这个办公室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