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怎么,本王看起来...很面善? (第1/3页)
西平的初冬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大雪封路,寒风卷着冰碴刮在脸上,如同钝刀割肉。
城南破败的小院里,六十多岁的张阿嬷蹲在灶前,颤抖着添进最后一把枯草。
火苗挣扎了两下,终究彻底熄灭。
她佝偻着背,望向里屋,八岁的孙女蜷在发黑的棉絮里,小脸冻得青紫。
为了养活这孩子,她每天天不亮就蹲在结冰的河畔,浆洗富人家的绸缎衣裳。
冰水泡得手指肿如萝卜,裂开的血口混着皂角沫,疼得钻心。
夜里就着豆大的油灯绣鞋垫,一针一线换来的铜板,只够买最糙的米和咸菜。
可今年,连这点生计都难以为继。
听郡守府的先生们说,西平郡来了家大人物,说是当今陛下的第四子。
这位贵人不仅欺男霸女,更垄断了城中诸多营生。
炭价一夜飞涨三倍,就算她日夜不停干活,挣的钱连半筐炭都买不起。
深夜,囡囡在她怀里瑟瑟发抖:“阿嬷,冷啊……”
张阿嫲只能将孩子搂进怀里,用体温度着。
只是她比谁都清楚,再这么下去,自家囡囡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绝境中,邻居王婆悄悄凑过来:
“你咋不去找杨大善人?”
“他开的慈幼院专收苦孩子,管吃住,还供炭火。去年李家的娃去了,开春还带糖回来呢!”
张阿嫲起初不信天下有这般好事,可看着囡囡冻得发抖的样子,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思,拉着孩子去了。
杨有成穿着一身月白的锦袍,笑得慈眉善目,就像庙里的菩萨。
他弯下腰,温和地对张阿嫲说:“阿婆尽管放心,我会待囡囡像亲孙女一样。开春你想接她,随时都可以来。”
送囡囡去杨府那天,张阿嫲特意把压在箱底的小棉袄找了出来——那是囡囡五岁时做的,如今短了一截,袖口也磨破了,她连夜缝了块新布补上。
囡囡穿着小棉袄,没有哭闹,反而踮起脚尖,用冰凉的小手擦去阿嫲脸上的泪水。
她声音软软的,透着懂事:“阿嫲,你别哭,我会乖的,听杨大善人的话。要是有好吃的,我藏在兜里,给你带回来。”
说到最后,她还咧开嘴笑了……
张阿嬷揉着孙女的头发重重点头,直到走出杨府大门,才瘫坐在雪地里掩面痛哭。
她以为终于为孙女挣到了一条生路。
却不知——
当夜,一辆黑篷马车从杨府侧门悄无声息地驶出,车辙在雪地上留下转瞬即逝的痕迹。
车厢里整齐码放着各种木匣。每个长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