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538章油脉

第538章油脉

    第538章油脉 (第1/3页)

    四月的汉东,春寒料峭中已透出些许暖意。省委大院里的法国梧桐,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陈朝阳的办公室内,他站在一张巨大的汉东省地图前,目光久久凝视着长江北岸、高邮湖附近的一片区域——江都。

    地图上,那里还是一片代表农业区域的浅绿色。

    但在他脑海中的另一幅“地图”里,这里地下深处,却奔涌着关系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安全的黑色血液——石油。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勇士。

    知其可为而谋定后动,方为智者。”

    他心中默念。

    直接点明江都有油,无异于天方夜谭。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这个“预见”合理化的切入点。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他的秘书李赤水引着一位风尘仆仆、戴着眼镜的中年干部走了进来。

    “陈书记,地质部的王处长到了。”李赤水声音不高,但清晰沉稳。

    陈朝阳转过身,目光先是在李赤水身上短暂停留,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随即热情地迎向客人。

    “王处长,辛苦了,请坐。”

    选择李赤水做秘书,是陈朝阳在工业厅亲自办的第一件“人事”。

    不久前,一批军转干部安置名单送到各位书记案头,按照惯例,这类重要人事变动,

    尤其是可能安排在领导身边的岗位,必须先知会主持省委的第二书记周明光,再告知主管省政的第三书记(省长),最后才会流转到他这位主管工业的第四书记这里。

    名单上“李赤水”这个名字和履历,让他瞬间留了意:老部队出来的团参谋,参加过多次硬仗,有文化底子,

    更难得的是,49后曾被选为留苏预备生,在北平学习了近一年俄语,成绩优异。

    只因朝鲜战争爆发,留学计划无限期推迟,才被分配回原籍汉东等待安置。

    一个既有实战经验,又系统接受过新式教育,还具备极高语言天赋的年轻干部,放在哪里都是值得培养的苗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