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553章 一车间见闻(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第 553章 一车间见闻(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第 553章 一车间见闻(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第3/3页)

正是推行标准化最需要的人才。”

    李小梅被两位大领导接连肯定,脸颊绯红,激动地攥紧了小本子,用力点头:

    “请两位领导放心,我们一定用心学,尽快掌握!”

    陈朝阳看到,在几个关键工位上,已经贴上了用油印机印制、简单的作业指导书和自检标准,虽然粗糙,却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他赞许地拍了拍周召光的肩膀:“召光同志做的很好,工人同志们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力量是无穷的。

    不仅要学,更要用,要敢于让工人同志们,包括女工们,到关键的岗位上去实践。

    要把标准刻进每个人的脑子里,落实到每一个零件上。

    一车间,带了个好头!”

    陈朝阳看着工人们,特别是这些女工,语重心长:

    “过去资本家说‘工匠活儿,不可说’,靠的是垄断技术,让工人同志们永远只能听喝。

    现在我们搞标准化,就是把生产的科学道理明白地交到大家手里!

    让同志们不仅知道怎么干,更知道为什么这么干!

    这才是真正的主人翁,掌握了标准和技术的工人同志们,才是新社会最坚实的脊梁………”

    离开一车间时,陈朝阳这才低语:

    “郑教授,你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只要我们给她们机会和舞台。”

    郑春秋深以为然地看着那些重新围拢在一起讨论的工人背影:

    “是啊,陈书记。解放生产力,首先是要解放人。这标准,不仅是技术的标尺,也是思想进步的阶梯。”

    很快众人来到第二车间,这里是钳工车间,机床的轰鸣声中,夹杂着热烈的讨论声。

    二车间的气氛则更为复杂一些。

    车间里同样在进行生产,但在一个钳工台旁,一场小小的争论正在进行。

    一位头发一半花白的老技师钱师傅,拿着一个新发的塞规,对着一个刚加工好的零件比划,眉头紧锁:

    “这新规矩也太死板了,就差这么一丝,明明能用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