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出了个丑,欣慰个鬼啊! (第2/3页)
新颖,但一直到最后也无法判断依靠评分体系得出的框架是否为‘最优’。
有人顿时附和道,“说的也对,我就一直觉得怪怪的。”
“靠一个评分体系解决多因素影响的问题,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是方法错了……”
马建泽拧了拧眉头,他继续问道,“你最开始怎么不说?”
张明浩好笑道,“马教授,你开始做报告的时候,我这么说你信吗?”
马建泽顿时语塞。
张明浩继续道,“而且,我也想听一下后面的内容,虽然方法是错了,但也许后面的内容有可取之处也说不定。”
“结果发现……”
他把语调一降,随后又带上个转折,“确实有可取之处!”
这一个大转折,晃的其他人差点摔倒。
张明浩没在意其他人的反应,继续说道,“你们做的评分体系,虽说是不能找出最优框架,但也是有用处的。”
“比如,极为复杂因素影响、根本无法梳理的场景中,就可以以此建立一个‘效能偏高’的框架模型。”
“在很多应用领域上,拿出的方案不一定要最优,效能偏高已经可以了。”
其他人也不由认可点头。
很多复杂的场景,涉及到诸多的影响因素,想拿出一个方案都不容易,拿出一个效能偏高的方案已经很了不起。
最优,是数学解的需求,应用上不一定需要最优的数学解。
马建泽脸上的紧绷都舒缓很多,苦心研究的‘评分体系’不是一无是处,心里顿时感到一阵欣慰。
下一刻,他猛地回过神。
欣慰?
他做的研究当中被证明是错的,出了这么大一个丑,欣慰个鬼啊!
马建泽不屑的冷哼一声,拔腿就走。
……
马建泽的报告被张明浩找出反例证否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会场。
上午指出了张华报告的问题,下午指出了马建泽报告的问题,张华和马建泽可不是一般的教授,他们做的也不是一般的研究。
那种级别的研究,即便是特邀评审都很难说出什么。
张明浩,一个博士生,竟然两次找到了问题,而且找的都是关键,尤其是马建华的报告,他找了个反例直接证否。
会场的学者们都是议论纷纷,“我连报告都没听明白,被评分系统绕的头都晕了,他竟然找了一个反例出来,根本想不明白……”
“这就是数学天才!”
“数学就是这样,你理解不了的东西,放在别人眼里很简单。”
“还真是这样,马建泽真可怜,他的研究的方案刚被空气动力研究所驳回,这边的研究成果又被证否……”
“我看他直接走了,估计后面的会也不来了。”
下午再听了一场报告,孟国庆和张明浩一起出了会场。
他们到附近的街区转了转。
后来又打电话给黄明、薛凤柱,让他们一起过来吃大餐,美其名曰要给张明浩庆祝‘会议里出了风头’。
“你可是出了大风头!”
“这次参会的估计都知道你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