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三十九章 侠义入城

第三十九章 侠义入城

    第三十九章 侠义入城 (第1/3页)

    邓州城的最后一口粮缸见了底,守城的士兵们靠在城墙上,连举起长枪的力气都快没了。王大用拄着半截断裂的长矛,望着城下再次集结的蒙古军,浑浊的眼睛里布满血丝。这已经是第七日,江陵筹措的粮草迟迟不到,城中百姓自发送来的杂粮、薯干也早已耗尽,若非靠着屋檐下的枯草和井水煮粥,怕是撑不到现在。

    “将军,蒙古人又要攻了。”参军张文书声音嘶哑,他的儿子昨日守城时中箭身亡,此刻脸上只剩下麻木的疲惫。

    王大用点点头,咳出一口带着血丝的唾沫:“让弟兄们……再撑一撑。”他不知道这“撑一撑”究竟能撑到何时,只是心里那股劲还没散——他答应过孟珙,要把邓州变成钉进蒙古人咽喉的钉子,就算这钉子被敲得快要变形,也不能松劲。

    蒙古军的号角声再次响起,黑压压的士兵如同蚁群,推着攻城车、扛着云梯,向着残破的城墙涌来。这一次,他们的攻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缓慢,却带着一种碾压式的从容——显然,他们已经看出邓州的守军到了极限。

    “放箭!”王大用嘶吼着,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断矛掷了出去,却只砸中一名蒙古兵的盾牌,弹落在地。

    城头上稀稀拉拉的箭矢射出,大多没了力道,连蒙古兵的皮甲都穿不透。蒙古人见状,攻势愈发猛烈,很快就有几名士兵爬上了城墙,与宋军展开肉搏。

    “杀!”王大用拔出腰刀,拖着沉重的脚步冲上去,刀刃劈在一名蒙古兵的头盔上,发出刺耳的脆响。他的手臂早已麻木,全凭一股意志在挥舞兵器。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城墙上的防线如同被潮水冲刷的沙堤,一点点崩溃。

    就在这时,城下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呼喊声,不是蒙古人的战吼,倒像是……中原口音的呐喊?

    王大用下意识地低头望去,只见蒙古军的后方忽然乱了起来,一队穿着各色服饰的人马如同尖刀,从侧翼猛地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手持铁弓,箭无虚发,每一箭都能射穿一名蒙古兵的咽喉;他身边的女子身法灵动,一根绿色的长棒舞得风雨不透,所过之处蒙古兵纷纷倒地。

    “那是……郭大侠?”张文书忽然失声喊道。

    王大用眯起眼睛仔细看去,那大汉的身形、那刚猛无俦的箭法,不是郭靖是谁?而他身边的女子,定然是黄蓉!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城下的郭靖显然也看到了城头上的王大用,高声喊道:“王将军!我等带粮草来了!顶住!”

    “粮草?”王大用浑身一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猛地回头对张文书喊道:“擂鼓!给我擂鼓!”

    早已沉寂的战鼓再次响起,虽然敲得有气无力,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守城士兵的身体。他们不知道郭靖带来了多少粮草,只知道这声鼓响,意味着还有希望。

    城下的厮杀愈发激烈。郭靖夫妇带来的江湖义士虽然人数不多,却个个身怀绝技,加上他们突然从蒙古军后方杀出,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黄蓉指挥若定,利用地形将蒙古兵分割开来,郭靖则如一尊铁塔,挡在最前方,铁弓不断射出,每一次弓弦响动都伴随着蒙古兵的惨叫。

    蒙古将领见状,连忙分兵迎敌,攻城的势头顿时缓了下来。

    “开城门!随我杀出去接应!”王大用抓住机会,带着仅有的数百名能战的士兵,打开城门冲杀出去。

    内外夹击之下,蒙古军阵脚大乱,很快就溃败下去。郭靖带着江湖义士趁势追杀了一阵,见好就收,转向城门而来。

    “郭大侠!黄帮主!”王大用冲上前,紧紧握住郭靖的手,这位沙场勇将此刻眼圈泛红,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只化作一句,“你们可算来了!”

    郭靖看着他憔悴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王将军受苦了。我们在路上听说了邓州的困境,又得知孟二公子被押,便知是史嵩之那奸贼作祟,于是联合了些江湖朋友,在两淮地界截下了被他挪用的粮草,星夜赶来。”

    黄蓉走上前,柔声说道:“王将军,后面有二十车粮草,足够支撑些时日了。我们还带了些伤药和金疮药,先给弟兄们治伤要紧。”

    王大用这才注意到,城门后方果然停着二十辆粮车,麻袋鼓鼓囊囊,散发着粮食的清香。他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对着粮车和江湖义士们深深一揖:“邓州全城百姓,多谢各位义士救命之恩!”

    城头上的士兵和闻讯赶来的百姓见状,纷纷跪倒在地,泣不成声。这二十车粮草,不仅仅是救命的粮食,更是让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将郭靖等人迎进城内,王大用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郭靖夫妇离开终南山后,本想直接返回襄阳,却在途中听到了邓州的战事和孟之缙被押的消息。黄蓉心思敏捷,立刻猜到是史嵩之在暗中作梗,挪用了本该支援邓州的粮草,调往两淮以充私库。

    “那批粮草打着‘防备金兵余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