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首都! (第2/3页)
看着站点,他知道杂志社的位置在北大庄,所以朝着杂志社的位置就准备赶去。
出火车站。
周旭切实的一脚踩在雪上,擦擦擦!踩雪的声音对于他这个南方人来说,真的很好听,而且很美妙。
一下一下,
周旭踩出来一个个解放军鞋的脚印。
来到了汽车站。
准备等公交车!
坐车都坐了两三天,周旭对于现在的交通很痛苦,等自己有钱了,在八十年代也要天天坐飞机!!!!
周旭迈着步子终于是走到了这里!
中关村,《解放军文艺》的杂志社门口。
背着解放军背包,穿着绿油油的军装,也不是他不想换衣服,因为部队里面只有这个衣服了。
穿着军装的人来到了《解放军文艺》的门口,确实是一件十分不意外的事情。
他到了门口,随便找了一个年轻编辑:“同志你好,我是来杂志社改稿子的作家,请问一下刘家驹编辑在哪里?”
周旭穿着一件军装,作为部队作家自然更加的讨喜,特别还是他的笑容。
“在屋子里面,我带你过去吧!”
年轻编辑带着周旭往里面走去。
现在的编辑部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面,门窗很大,但是依旧看不清楚,所以开着灯。
加上一群人呼吸在里面,关的严实,大冬天进入编辑部感觉浑身都暖和了……
现在只有部级单位有空调,而编辑部没有这个级别。但是屋子里面有暖气,很暖和。
一群人看了周旭一眼就低下头去了,毕竟编辑部每天人来人往的,这些新人作家不少见也不足以好奇了。
跟着来到了刘家驹身前。
“刘编辑,找你的!”小编辑说了一句就跑路了。
周旭提着行李憨厚老实,立马说道:“刘编辑您好,我的名字叫做周旭,是来改《长津湖》的!”
刘家驹原本还意外,很快就高高兴兴站了起来和周旭握手:“你好,我就是你的责任编辑刘家驹!”
“先坐吧。”
周旭把背包放在地上。
旁边的刘松林听到了周旭来了,好奇探头看一眼。
刘家驹介绍道:
“这位是刘松林,你应该不陌生!”
“您好,我铁定认识!!”周旭真诚说了一句。
刘松林真的是一个贵妇人,微胖,但是眼睛很大很有神,听到周旭这没头脑的一句话,她都忍不住笑道;“嗯,你好”
首都哪里是必去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天安门、故宫、长城,似乎有很多个回答。
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似乎都会乐意去纪念馆……
刘家驹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像你”
“我从小就在父母熏陶下面长大,特喜欢一首歌《京城的金山上》!
京城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m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啧!”两人对视一眼,这个年轻真的很好玩。
实在是太红了!随口一说就是红红的语录。
喜欢的还是红歌。
让两人微微惊讶而且又欣喜。
“哈哈,没想到你还会唱歌!”刘松林笑着说道。
“哎……对了,被你绕糊涂了,是来给你说稿子的!”刘家驹一拍脑袋,把《长津湖》的稿子拿了出来,放在周旭身前。
“我翻了翻总政拿过来的资料,你父亲是?”
周旭说道:“我父亲是抗美援c的志愿军战士……上过长津湖,不过不是书中这一批,他和我说的团里的故事也是听别人讲述的,所以我才会艺术加工!”
“没想到呀!还是我的老战友!有机会想和你的父亲叙叙。”刘家驹感叹一句。
“叙叙?那我有时间把父亲叫来首都玩玩,他可能也很感兴趣。”
不过都是周旭开玩笑的,不再过几年的话,现在还是盲流呢,进入首都的机会不多。
“继续说稿子……”
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