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留级生【4.6K】 (第1/3页)
在听主持人介绍完挑战规则之后,观众们懵了,嘉宾们也愣住了。
“听说有种病叫做【密集恐惧症】,我感觉我可能有这种病了。”
“聪明人其实一秒钟就会有结果……我会选择直接放弃。”
就连李彦鸿也十分捧场的笑了:
“这种工作让电脑来做可能更适合,并且效率很高,但人脑我还真不好说。”
只能说科学家也是懂人情世故的,不过很多时候懒得用罢了。
“张鸿,你怎么看?”
“啊?”面对主持人的点名,张鸿十分实诚道:“我看不清。”
别看张鸿没带眼镜,可是他一直有点轻微近视,只不过不影响工作。
而面对这个回答,蒋昌建顿时乐了:
“太可惜了,看来你连体验的资格都没有。”
他这话一出口,一旁的嘉宾都无语的摇了摇头。
这样的体验谁爱要谁要,毕竟真看的头晕眼花难受的还是他们。
一番调侃之后,挑战终于正式开始。
不得不承认,能被节目组拿来开场的挑战者确实有两把刷子。
第一次挑战时,陶晶莹刻意在斜上方选一个魔方打乱其中一格。
她以为郑才千个子矮,看上面的图案可能比较麻烦。
结果郑才千并没有采取贴墙观察,一片一片排查的方式,而是站得远远的看。
就那么安静的站了十分钟左右,他竟然真的精准的找到了被改动的小色块。
这个结果一出,场内观众顿时忍不住发出一阵惊呼。
即便某些职业观众此刻也忘记了自己在上班,欢呼的那叫一个投入。
而有了陶晶莹的教训之后,张鸿刻意避开了可以做定位的中心点和四个角。
他在一个不高不低的内环区域,选中一个不起眼的色块。
可是让在场的观众和嘉宾没想到的是,这次他竟然不到三分钟就完成挑战。
刹那间,比刚才还强烈数倍的欢呼声在观众席响起,随后便是雷鸣般的掌声!
“去他的,太棒了!”
头发灰白的蒋昌建老师更是激动将手卡一扔,兴奋的抱住了郑才千:
“恭喜,你挑战成功了!”
与此同时,嘉宾位置上的陶晶莹也是目瞪口呆。
不过这回真不是演的,而是她真没想到。
“太牛了!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张鸿也拿起话筒感慨了两句,刚想放下却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连忙补充道:
“我绝对不是托,刚才真的只是随手一指。”
闻听此言,演播室内顿时又是哄笑一片。
说句不好听的,这样的挑战就算提前给答案估计都没人能找出来。
这种密密麻麻的马赛克墙壁,已经超过了普通人大脑处理的上限了。
当然,挑战虽然成功了,可是能不能晋级还是要看科学顾问的评分。
毕竟有些挑战虽然成功,但是难度太低也是不会晋级的。
幸而这次Dr.魏给出了一个较高的难度评分,让郑才千顺利晋级。
而Dr.魏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只见他认真的解释道:
“在智力领域有一种叫‘视觉空间智力’,选手在这方面太强了。”
“另外他控制图像抖动的能力也特别出色。”
“我观察到他站的位置距离魔方墙大概九米远,而魔方墙三米高。也就是说整面墙在他视网膜上的视角大概是19度左右。”
“4.5万个小方块平均下来,他每一度视角上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这说明他不止记忆力强,眼睛的辨析度也是远超常人的水准——这就是我们想要选出的人!”
Dr.魏的这番话场内能听懂的人不多,但没关系,这是说给观众听的。
毕竟谁知道看电视的是哪位大佬,观众里面也是卧虎藏龙的。
而现场的观众听完他的分析,脸上也就只有四个字了——不明觉厉!
不过没关系,虽然没怎么听懂,可是第一个挑战还是成功让现场火热起来。
这个顺利的开门红让后台的导播顿时松了一口气。
别的不说,就这现场反应足矣让他们有一个不错的收视率了。
而接下来的挑战也同样精彩。
比如来自香江的补习班教师李玉娟,简直是“脸盲症”的反面极端。
50张不同年龄、性别及肤色的人像照片中,任意选两张合成一张新面孔,她竟然都能通过这张“合成脸”,用纯面部结构辨识的办法找到两张原始脸。
即便科学顾问团认为这种能力和智商关系不大,更多是一种天赋。
可是由于效果太过惊艳,最终这位“千面师奶”还是成功晋级。
相比之下,体操冠军赵越的“盲穿激光线”虽然挑战成功,却未能晋级。
紧随其后的则是被称为“超强记忆书架”的书店老板王国林。
王国林是个年轻小伙子,看着有些拘谨,但气质沉静,眼神明亮。
他自我介绍是武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