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规划人员到来 (第2/3页)
经不是那个需要他提点的毛头小子了。
三叔公张了张嘴,那句“祖宗的地”到了嘴边,却又被他咽了回去。
是啊,祖宗的地……
可祖宗要是知道,后辈能让全村人都住上画里一样的新房子,过上神仙般的日子,怕不是要从地底下爬出来,敲锣打鼓地放鞭炮?
故土难离,是情结。
但穷,更是刻在骨子里的痛。
谁不想住新房子?
谁不想出门就是平坦干净的路?
谁不想家里亮亮堂堂,冬暖夏凉?
许易描绘的那个“平地桃源”,对他们这些在土坯房里住了一辈子的人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那……那老村子咋办?”
三叔公还是问出了心里的一个疙瘩。“总不能就这么荒在那里了吧?”
“当然不能。”
许易笑了笑,“三叔公,您想啊,等咱们都搬进新村了,这片老地方空出来,能干多少事?”
“最简单的,搞个接待中心,可以用来专门招待那些来买东西的大老板,咱们这地方,稍微改造一下,格调不比任何五星级酒店差!”
“甚至,我们可以保留几栋有代表性的老宅子,建成一个青禾村的民俗博物馆,让以后的人都知道,咱们是从什么地方一步步走过来的。”
许易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三位长辈的思路。
是啊!
他们只想着搬迁的“舍”,却没想过腾空之后的“得”!
这片老旧的宅基地,在许易的规划里,不是被抛弃的包袱,而是即将产生巨额价值的黄金宝地!
许卫国激动地一拍桌子:“高!小易,你这招实在是高!这叫什么来着……腾笼换鸟!对,腾笼换鸟!”
看着已经彻底“倒戈”,甚至开始主动摇旗呐喊的村主任,许易笑了笑,将目光投向自己的父亲和三叔公。
许卫东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声音低沉:“既然县里支持,那就干。但是,搬迁的事,不是小事,家家户户的思想工作,要做通,做细,不能出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