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试炼之路 (第2/3页)
回购部分股权,甚至最终实现共同控股。这既保证了林氏的投资安全和主导权,也给了您一个凭借作品和市场表现重新赢得更多控制权的机会。”
这个方案,是她熬夜研究了无数并购案例,结合“初语”的实际情况想出来的。它试图在资本的无情和艺术家的理想之间,找到一个脆弱的平衡点。
詹姆斯皱起眉头,显然觉得这个方案过于迁就对方。苏念之则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动摇和希望的光芒。她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年轻漂亮的林氏代表,竟然能提出如此……理解她处境的想法。
会议暂时休会,双方需要内部讨论。
詹姆斯对谢艳玲颇为不满:“谢助理,我希望你记住你的立场。我们是资本方,不是慈善家。你提出的方案,增加了太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谢艳玲不卑不亢:“詹姆斯先生,我明白。但收购‘初语’的战略意义,在于其独特的品牌调性。如果我们用过于强硬的手段扼杀了它的独特性,即使完成了收购,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我的方案,是在尽可能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化地保留并激发它的核心价值。我相信,这也是林总看重这个项目的原因。”
她搬出了林镇钦,詹姆斯脸色变了变,没再说什么,但眼神中的不以为然并未消失。
独自在休息室时,谢艳玲感到一阵疲惫和迷茫。她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就遇到了如此棘手的局面。平衡各方利益,远比想象中更难。她不确定自己的方案是否正确,是否会因为不够强硬而被视为软弱,或者因为过于理想化而搞砸项目。
晚上回到别墅,林镇钦似乎已经从周韬那里得知了谈判的进展。晚餐时,他难得地主动提起了工作。
“听说,你今天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案。”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谢艳玲的心提了起来,放下刀叉,准备接受批评。
“说说你的理由。”林镇钦却没有直接评价,而是让她阐述。
谢艳玲整理了一下思绪,将自己对“初语”品牌价值的分析、对苏念之心态的理解,以及那个折中方案背后的商业逻辑和风险控制考量,清晰地陈述了一遍。
“……我知道这可能不是最快、最保险的方式,但我觉得,如果只是想收购一个能赚钱的普通品牌,我们有很多选择。而‘初语’的独特之处,值得我们用更……精巧的方式去对待。”她最后总结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林镇钦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红酒杯壁上轻轻敲击。餐厅里只剩下烛光摇曳的声音。
良久,他才开口,声音低沉:“在商业世界里,过于仁慈和理想化,通常是致命的弱点。”
谢艳玲的心沉了下去。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她,“能够看到表象之下的核心价值,并试图去寻找非零和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虽然风险也更高。”
他站起身,走到酒柜旁,给自己重新倒了一点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晃动。
“你的方案,有其价值。但你需要明白,平衡木不好走。詹姆斯有他的立场和考核指标,他不会轻易认同你的‘理想主义’。苏念之的固执,也可能超出你的预期。”他转过身,看着她,“我给你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