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共生 (第1/3页)
“智慧社区情绪健康”的构想,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谢艳玲与林镇钦各自的世界里激荡起层层涟漪,并最终汇流成一片更具活力的水域。
林镇钦迅速在林氏集团内部成立了专项课题组,抽调了智慧城市、数据安全、公共政策领域的精兵强将。谢艳玲也在“心域”组建了对应的技术攻关小组,专注于将情绪感知算法与社区管理场景进行深度适配。两个小组保持着高频次的交流,会议室的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架构图和数据流,争论、碰撞、再融合,成为常态。
这不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合作,而是两个独立生态体系在探索一种前所未有的共生模式。林镇钦带来了对大型项目落地、政策合规、资源整合的宏观掌控力;谢艳玲则贡献了前沿的技术洞察、对用户情绪的深刻理解以及小步快跑的敏捷迭代能力。他们互相挑战对方的思维定式,也填补着彼此的知识盲区。
在这个过程中,谢艳玲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林镇钦作为商业帝国掌舵者的真正实力——他并非一味强势,反而极其善于倾听专业意见,能在复杂的利益权衡中迅速抓住核心矛盾,并做出最有利的战略抉择。而林镇钦也再次确认,谢艳玲的成功绝非偶然,她不仅拥有技术上的敏锐,更具备将技术转化为社会价值的远见和将远见落地的强悍执行力。
他们仿佛两块形状各异的拼图,在商业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宏大图景中,找到了完美嵌合的位置。
然而,真正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在讨论数据所有权和用户隐私保护的方案时,两人产生了第一次实质性的分歧。
林镇钦从项目落地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倾向于由林氏主导构建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数据安全和合规,避免多头管理带来的风险。”
谢艳玲则坚持“心域”必须深度参与数据治理,甚至主张采用分布式存储与联邦学习等更前沿的技术方案,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价值挖掘。“情绪数据极其敏感,我们不能仅仅把它视为资产,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