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回响 (第2/3页)
午,带她去了一个地方——不是高级餐厅或私人会所,而是海城最早、也是如今仅存不多的老式工人文化宫。文化宫显得有些破败,但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充满年代感的图书馆,和一间仍然有老工人定期活动的棋牌室。
林镇钦带着她,在图书馆布满灰尘的书架间慢慢走着,手指拂过那些纸张泛黄、散发着霉味的旧书。
“这里,是我爷爷当年经常来的地方。”林镇钦的声音在寂静的图书馆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白手起家,最初做的就是最基础的零件加工。据说他当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这里看书,和下班的工人们下棋,听他们聊天。他说,在这里,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能记住自己是为什么而奋斗。”
谢艳玲有些惊讶地看着他。她很少听林镇钦提起祖辈的事情,更没想到他会带她来这样一个地方。
“林氏就是从那样一个作坊,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林镇钦停下脚步,看向她,目光深邃,“过程中,有过无数诱惑,也有过看似更轻松的路。但核心的东西,一直没变——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独立决策的能力。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老套,但这是林氏能历经风雨,存活至今的根基。”
他没有提“心域”,也没有提那个收购案,只是平静地讲述着林氏的过往。但谢艳玲瞬间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他是在用林氏的历史,提醒她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你创立“心域”的根基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不能放弃的核心?
离开文化宫,坐在回程的车上,谢艳玲一直沉默着。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那个困扰她多日的问题,似乎渐渐清晰起来。
“心域”的根基,从来不是那惊人的估值或炫目的技术,而是那份想要用科技温暖人心的“初心”,是那份能够独立决定向何处生长、为何人服务的“自由”。如果为了眼前的巨额财富而放弃这些,那么“心域”还是“心域”吗?她谢艳玲,还是那个敢于在绝境中坚持技术路径、在质疑中推行公益计划的谢艳玲吗?
晚上,她召开了一次全体核心成员会议。没有冗长的分析,她站在会议室前方,目光扫过每一张或期待、或紧张、或坚定的脸,清晰而平静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