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 第58章 欲望的显影术

第58章 欲望的显影术

    第58章 欲望的显影术 (第3/3页)

。”

    “就那一瞬间的画面,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一旁的顾远神色一动。

    ……

    第二天上午八点,写作正式开始。

    尽管顾远早已想好要写的内容,但他却没有动笔。

    因为他并不打算将原著完全照抄下来,甚至他只会保留其内核,将其彻彻底底换一身衣服。

    没错,他打算将其汉化。

    这并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难度,而是对于顾远现在的身份背景,将这种文章进行汉化后再写出是必需的。

    首先要确保自己是故事原创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个中国高一学生写出一篇细节考究、背景还原度极高的19世纪法国小说,是最大的逻辑硬伤。

    评委和读者会立刻质疑:“这位年轻作者是如何对19世纪法国巴黎的下级公务员生活、珠宝价格、舞会礼仪拥有如此详尽知识的?”

    这无法用“天才”来解释,只会让他的作品显得极其可疑。

    其次则是最大化情感共鸣与批判力度。

    读者很难代入一个完全法国语境的故事,文中的相关词汇会制造一种疏离感,使得故事带给他们的批判力大打折扣。

    他们能理解故事,但很难被故事刺痛。

    至于之前的《最后一片叶子》顾远为什么没有将其汉化?

    其原因就是《最后一片叶子》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超越文化、直击人心的普世情感,这种人类对生命的渴望、对他人牺牲的感动是共通的。

    而《项链》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尖锐的社会批判性。

    它的矛头直指“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以及“命运的荒诞”。

    这种批判必须植根于一个具体的、读者熟悉的社会土壤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一个发生在19世纪法国的故事,华国读者会觉得那是“别人的事”,会有隔阂感。

    只有将其汉化到一个华国读者能瞬间理解其社会规则和压力的语境中,其批判性才会显得真切、刺骨,而非隔靴搔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