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章 壮士出川三百万,十家九户无儿郎 (第2/3页)
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但都通往繁华大道,仲甫先生一直在后面守候着陈延年与陈乔年。
沈听岚“哇”的一声扑在沙发上大哭出来,镜头太过震撼,演员演技代入感太强,沈听岚心不受控制揪着,西台痛哭。
沈母被她如此大的反应惊一跳,拍她的背安慰:“这就是电视剧,你咋这么较真。”
沈听岚带着哭腔:“这就是真的,爷爷不就是说曾爷爷就死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连尸体都找不到。”
沈母哑然,女儿这是想她爷爷了,那个品格坚毅的善良公公,那个永远精神矍铄的老沈头。
他经常和两姐弟讲以前和曾爷爷在战场上的事迹。
她拿起茶几上的遥控器关掉电视,视线落在对面斗柜的相框上。
是思念,是怀念。
过了一会儿,沈听岚心绪平复些,小老头沧桑明亮的话语犹在耳畔。
“岚岚,爷爷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我的爸爸,1945年,日军正式投降,全国人民都欢呼雀跃,我们跟随后红军战士从武汉撤回。
不曾想,途中还有残留日军,遭遇突袭,那时候爷爷才十岁,和我一起的小娃也才五岁,后勤部队皆是老弱病残,没有抵抗能力,几乎全军覆没。
爸爸将我和那个小娃藏在草垛中,他支身去引开日军。”
爷爷说到此,暮色眼眸中像是被岁月揉皱的湖水,闪过一丝泛黄的沙尘,满目疮痍。
“爸爸再也没有回来。”
低幽声落下,是爷爷无尽的思念和向往。
曾爷爷永远留在了武汉,和众多革命红军烈士一样。
他们有的留在南京,有的留在台儿庄,有的留在长沙,有的留在淞沪,有的留在缅北滇西等等地方。
随着历史的洪流淹没,永远长眠于地下。
至死未能,魂归故里。
壮士出川三百万,十家九户无儿郎。
川军血洒遍地山河。
烽火战乱的年代,能活着就是大幸。
思绪起。
小沈同志伤心惨目。
好想爷爷。
爷爷也是因为那次事件腿部残疾,后背中了一枪,具体情况他不提,小辈也不问。
那个药物,医疗,物资都匮乏的年代,他凭着一股强大的毅力活了下来,还幸运遇到了奶奶。
两人伉俪情深。
那是战火中艰难纯粹的爱情。
后来奶奶因病亡故,那年爷爷四十岁,后未再娶。
他说:“余生慷慨,岁月回首,能得她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