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2/3页)
“家庭手工业作坊”。依靠双手和智慧,一点点改善生活,创造价值,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王扒皮和林婉儿那边的暂时沉寂,并未让沈青放松警惕。
果然,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主簿,林婉儿的父亲,那位在屯中掌管文书账目、素来以笑面虎形象示人的中年文吏,竟亲自踱着方步,来到了沈青那依旧显得破败的小院外。
他没有进来,只是站在篱笆外,脸上挂着惯常的、令人捉摸不透的温和笑容,目光状似随意地扫过院里晾晒的饼坯和忙碌的沈青,最后落在了角落里面色苍白的萧山身上,停留了片刻。
“沈姑娘,忙着呢?”他声音不高,带着文吏特有的拿腔拿调,“听说你弄出了些新奇的吃食,连赵大人都颇为赞赏?真是后生可畏啊。”
沈青心里警铃大作,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擦了擦手,走到院门口,微微躬身:“林主簿您过奖了,不过是胡乱琢磨点糊口的玩意儿,当不得大人赞赏。”
林主簿呵呵一笑,捋了捋下巴上稀疏的胡须:“诶,不必过谦。能为军务出力,总是好的。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温和,内容却开始带刺,“这军粮制作,关乎将士体魄,非同小可。用料、工艺、卫生,都得讲究个章程规矩,可不是自家灶头随便捣鼓就成的。万一出了纰漏,谁也担待不起啊,你说是吧?”
他这话,看似提醒,实则是敲打和威胁,暗示沈青的做法“不合规矩”,潜台词是:我随时可以凭这个找你麻烦。
沈青手心微微出汗,正想着如何应对。
角落里,一直闭目养神的萧山,却忽然缓缓睁开了眼睛。他没有看林主簿,目光虚落在院中那盘石磨上,声音平淡无波地开口,仿佛在自言自语:
“……《雍军律·粮秣篇》,‘边军所耗,就地取用,民制军采,例有所循。凡物堪用,效优于旧例者,录其法,优其值,不拘常格。’……‘主司吏员,不得以规阻善,违者以贻误军机论。’”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冰冷的石子投入水中,瞬间打破了林主簿那虚伪的温和氛围。
林主簿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眼底闪过一丝惊愕和难以置信!他死死地盯着萧山,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这个一直被他忽略的、病怏怏的流民!
这人是谁?!怎么可能对枯燥冷僻的军律熟悉到这种程度?!而且偏偏引用的,就是支持民间制作、要求官吏不得阻挠的条款!这简直是在用最锋利的矛,精准地戳穿了他最脆弱的盾!
萧山念完,便再次垂下眼睫,仿佛刚才只是梦呓了几句,甚至还配合地低咳了两声,显得更加虚弱无害。
沈青心里差点笑出声,赶紧趁机道:“多谢林主簿提醒!民女一定小心谨慎,严格按照……呃……军律允许的章程办事,绝不敢有丝毫马虎!定做出效优耐用的军粮!”
林主簿的脸色青白交加,胸口微微起伏,显然气得不轻。他死死瞪了萧山一眼,又看看沈青,那点伪装的温和彻底消失,最终从鼻子里发出一声极轻的冷哼:“哼,最好如此!”
说罢,竟不再多留一秒,拂袖转身而去,步子迈得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