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峥嵘 (第2/3页)
只一字,如蜻蜓点水,却又激起涟漪数重。
“我这就与你回牙行。”
唐明玉诧异欲言,但见苏千誉看向管家,知是有事交代,识趣的退出门外。
苏万礼眉头一皱,“徐浪经营二十载,手段、人脉、财力不可小觑。你后生晚学,如非必要,避其锋芒。”
苏千誉冷冷一哂,道:“开牙行的,仅我一家女子主事。无人问津,无非是被看不起,或同行暗中挤兑。照此下去,必关门大吉。这笔买卖成了,可让我牙行声名鹊起,财源入门,更能断了徐浪不该有的野心。上月,我赴刘老寿宴。席间,徐浪主动找我,信誓旦旦的邀我一起研制几款畅销的果茶、药茶,却迟迟不见拿市券与我。后来,我多方打听才知,七日前,他宴请了素来与咱们不睦的建州茶商,签下联合开发新品果茶的市券,竟是一边拖着我、耍我玩儿,一边与我们的对头盘算上了。那几个建州茶商觊觎您茶行行首的位置,背地里没少使绊子。徐浪岂会不知?知而为,其心可诛。我正愁一个机会呢。”
说罢,她转身对近前的管家客气道:“齐叔,劳烦你马上去做三件事,今日宵禁之前必须办妥。第一,库中取三千贯钱,找几个生面孔,用不同的商户身份,分别存到荣通柜坊,不办飞钱,只储蓄。第二,被逼死的农户亲眷应该能找到几个,去打探下情况,不要惊动无关的人。第三,派人去北郊马场,告知安禄山留仙楼等我,顺便让厨子做一盒荔樱酥山。我要送人,精细些。”
齐叔是跟了苏家父女近二十年的亲信,诸多事上主仆之间一个眼神,亦可领会。
听到此处,他已明白几分,低声道:“巧了,老奴与衙门里一个差吏是老友。前几日一起吃酒,听说那农户有个儿子,好赌成性。父子俩因此三天一小吵,五天一打架。知道父亲去世,这儿子想捞一笔还债,就一口咬定徐浪是幕后凶手,告了几次,但因证据不足未被受理,前几日又想大闹衙门,最后被打了二十大板才消停。”
苏千誉嘴角的笑轻轻一挑,“那便先接触这个败家子,取得信任,看能否挖出有用的消息。切莫露了身份。”
齐叔即刻出门去办。
“当年,家中生意受挫时,你阿娘也是这般处事,你越来越像她。”苏万礼有些欣慰。
“是父亲允许女儿乱来罢了。晚些回来,再与您喝一杯。”
言出即行。
苏千誉没有片刻耽误,赶到牙行,就见林佑才独自在会客厅坐着,双手成拳压在腿上,瘦削挺直的侧影,干练又显出几分落寞。
“林郎君久等了。”她脚步在门口稍作停顿,目光在对方身上打量一圈,声调清亮的打破沉静。
林佑才忙起身见礼,看清苏千誉时,眼中有稍纵即逝的惊艳。
“牙行在南,住所在北,一个来回,半个时辰。路上,我还在想,您会不会已经离开。”苏千誉在林佑才对面落座,明眸直视,“毕竟,您与果品的时间很宝贵。耽误片刻,都可能增添一笔损失。”
林佑才微怔,旋即好整以暇的接道:“所以,我的诚意,娘子可见一斑。”
“何德何能。”苏千誉目不斜视的摇头,“实不相瞒,我牙行所有的牙人,哪怕是我,至今还未过做一单果品生意。”
林佑才豁达一笑,诚恳道:“令尊的茶行口碑,在整个河南道已是响当当,茶具也独有千秋,深受富贵人家的喜爱,经营至此,足以证明令尊独出手眼。苏娘子随令尊操持家业多年,我相信......”
苏千誉忽然抬手打断道:“牙行和茶行可不是一类。我父从不干涉。”
林佑才正说到高亢处,却被噎住,不好再接,只得笑着点头,端起茶杯抿一口,掩饰心思被戳穿的尴尬。
苏千誉微笑接道:“不过我倒有个好提议。说不定能帮您解决问题。”
林佑才双眼一亮,“愿闻其详。”
“可与徐浪......”
“啪。”林佑才手中漂亮的秘色瓷杯盖,被重重的合上,无言的怒气冲灭了后话。
苏千誉也不计较,面色如常。
“苏娘子聪慧过人。”林佑才默然的将茶杯放回桌案时,动作又变温和,脸上的不快已消散,显出几分不卑不亢,“徐浪欺人太甚,我不甘常年受制于他。今日来,自然是背负着极大的阻力。在商言商,合作成则双赢。你顾虑徐浪威势拒绝,也无可厚非。你我交个朋友也是好事。大可不必说戳人痛处的话。有缘再会。”
说罢,向门口去。
“慢。”苏千誉随之起身。
林佑才愕然,还未从陡然的变化中反应过来,就见唐明玉拿着一页写满字的纸进来。
苏千誉接过纸,逐一检查完内容,又递给林佑才示意其审阅,“您的事,不是小事。有的话要先说,人要先看。不然,中途节外生枝,做了他人嫁衣,就贻笑大方了。您过目。无异议,咱们签了这份市券。”
林佑才又惊又喜的接过,可看了便皱起眉来,狐疑道:“苏娘子是要与我做生意,而非去替我谈生意?”
苏千誉勾唇,反问:“不可以吗?”
“那倒不是。您是牙人,也是商人。只是市券里写的方式,我还是头一回见。”林佑才又看了一遍,若有所思道:“我有点不明白,您怎么能......”
苏千誉并无解答之意,“您只需决定愿意与否即可。”
这一句干脆利索,声音清亮,带着些许强势与锋芒。
“好。我同意。”林佑才不再纠结,签字按了手印,但直到出了牙行的门,一直侯在外面的林家掌柜,凑上前询问结果时,都还有些发懵。
“她说,让我把屯储的水果借她去卖。但她只能按照今日市面的价格,预付总价的一成作为保证金。等到下月十日,再买同等斤数的新鲜水果还给我。”
掌柜也是一头雾水:“她在赚差价啊。照此,我们当月的货已全出手了,仅冷库暂借她用,只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