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北派摸金手记 > 第13章找穴

第13章找穴

    第13章找穴 (第3/3页)

的声音都变了调,差点把眼镜甩出去。“没错!就是这里!”

    丹砂泥,就是混合着朱砂(硫化汞)的矿物泥。

    古人信奉长生,王侯将相、达官贵族们往往会搜罗天下能人异士帮忙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而这些丹药里面通常就含有大量的硫化汞,他们死后,这些丹药丹炉被带到地下,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这片区域的硫化物含量超标。

    事实上,他们苦苦追寻的不死药,到头来反而成了见血封喉的催命符。

    (譬如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二年服用金石丹,贞观二十三年就驾崩;唐宪宗李纯,于元和十五年服用金仙丹,当场身死;明光宗朱常洛,因服用不死药,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诗仙李太白同样是被仙丹摧残的一位名人......)

    黄爷接过那点青黑色的泥,用力一捏,泥团很有韧性。他眼神亮得吓人,旋即问道:“深度?”

    “八米五左右。”老柴估摸了一下杆子长度。

    “八米五......外面还有这么厚的夯土层和伪装坡......”黄爷计算着,“这入口埋得够深,也够刁。不是直上直下,是斜着掏进山体的,怪不得找不到封土堆。”

    找到了!虽然还没见到墓门,但确定了入口的大致位置和深度,而且带上了关键的“丹砂泥”样本,证明下面的的确确有硬货。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连哑巴那石刻般的脸上,肌肉似乎也松动了一下。

    “妈的,总算没白跑!”斌子咧嘴笑,用力拍了我一下。我也跟着傻笑,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但黄爷很快冷静下来:“位置是找到了,但这入口埋得深,又是斜的,上面还压着伪装的土坡和石头,打洞下去动静小不了,耗时也长。容易暴露。”他看向老皮:“这地方,白天能干吗?”

    老皮摇头:“悬。这山梁看着偏,但隔两道沟,那边有个村子,偶尔会有放羊的过来。白天动静大,肯定招人。”

    “只能晚上干。”黄爷果断决定,“老皮,哑巴,辛苦你们继续在这盯着,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发信号。其他人,先撤回窝棚,养精蓄锐,家伙事再检查一遍。天一黑,就来干活!”

    我们留下老皮和哑巴做暗哨,其余人沿着原路,小心翼翼地撤回那个隐蔽的窝棚。

    回去的路似乎轻快了不少,但依旧不敢大意。一路上,黄爷和老柴、老范低声商议着晚上打洞的方案,用什么工具,从哪个角度下手,如何散土等等。

    回到窝棚,已是下午。

    简单吃了点东西,大家都抓紧时间休息。窝棚里挤不下,斌子和泥鳅靠在棚外背风处打盹。老范靠着土坯墙,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老柴默默擦拭保养着他的工具,那把短柄地质锤被他磨得锃亮。

    三娘拿出水壶,倒出一点珍贵的水,打湿手帕,递给我:“擦把脸,都是土。”

    我愣了一下,接过来,胡乱在脸上抹了几把,冰凉的湿意让人精神一振。

    手帕上带着淡淡的皂角香。

    “谢谢三娘。”

    她没说话,拿回手帕,自己也擦了擦。

    我靠在墙上,看着窝棚外被风吹得不断晃动的枯草,心里既期待又紧张。晚上,就要真正对这神秘的大墓动手了。

    金屑,丹砂泥,八米五的深度,斜着掏进山体的墓道......这一切都预示着下面的不寻常。

    我不知道等着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但知道,从踏上这黄土高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我摸了摸怀里那用布包好的“成双成对钱”和那沓“大团结”,又看了看旁边闭目养神的黄爷,还有擦拭工具的老柴,打盹的斌子,以及坐在门口、望着外面出神的三娘。

    这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各怀心思的队伍,就要去撬开一个沉睡两千年的秘密。

    成败,生死,或许就在今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