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晨幕林夕 > 第十八章 画里春秋,巷中岁月

第十八章 画里春秋,巷中岁月

    第十八章 画里春秋,巷中岁月 (第2/3页)

记得!那时候你李爷爷还年轻,爬树可快了,一下子就爬到树顶,摇得满树银杏果往下掉。我们在树下铺着布,捡得手都软了。” 她顿了顿,又说,“要是你想画这个场景,我明天可以带你去后院看看,那棵老银杏树还在呢,就是比以前粗了不少。”

    “真的吗?那太好了!” 林夕心里一阵激动。她之前画银杏,都是参考巷口的老槐树,还没见过专门的银杏树,现在有机会去看,肯定能让画作更真实。

    当天下午,林夕就跟着王奶奶去了她的后院。推开斑驳的木门,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立刻映入眼帘。树干粗壮得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枝桠向四周伸展,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把整个后院都罩在树荫里。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风一吹,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棵树有四十多年了,是我刚嫁过来的时候,和我家老头子一起种的。” 王奶奶伸手摸了摸树干,语气里满是温柔,“每年秋天,叶子黄了的时候,整个院子都是金黄金黄的,可好看了。”

    林夕绕着银杏树走了一圈,仔细观察着树干的纹路、叶子的形状,还拿出手机拍了很多照片。她甚至蹲下身,捡起几片落在地上的枯叶,小心翼翼地夹进笔记本里,想着以后画秋天的时候,可以参考枯叶的颜色和纹理。

    “你看,这树干上还有个小疤痕。” 王奶奶指着树干上一处凹陷的地方说,“以前有个调皮的孩子爬树,不小心把树枝折断了,后来就留下了这个疤。现在想想,都过去二十多年了。”

    林夕摸了摸那个疤痕,粗糙的触感让她心里泛起一阵涟漪。她突然觉得,这棵树就像银杏巷的见证者,它看着孩子们长大,看着邻居们老去,看着巷子里的一砖一瓦慢慢变化,却始终静静地站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土地。

    从王奶奶家回来后,林夕立刻投入到创作中。她把老照片里的元素和自己观察到的细节结合起来,重新修改了《银杏巷四季》的草图。在春天的画里,她加了几个孩子在槐树下追蝴蝶的场景;在夏天的画里,她画了邻居们在巷口摆凉席下棋,张婶还端着一碗绿豆汤给大家分;在秋天的画里,她重点描绘了大家打银杏果的画面,李爷爷站在梯子上摇树枝,王奶奶和其他邻居在树下捡果子,孩子们则围着布兜,兴奋地数着里面的银杏果;在冬天的画里,她画了巷口的大雪人,雪人的旁边还放着几个孩子的玩具,石桌上摆着一碗热乎的馄饨,冒着腾腾的热气。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巷口传来李爷爷的吆喝声:“小夕,绿豆汤煮好啦,快出来喝!”

    林夕放下画笔,伸了个懒腰,才发现自己已经画了一下午。她走到巷口时,看见石桌上已经摆好了几个大碗,里面盛着碧绿的绿豆汤,上面还飘着几颗红色的枸杞。李爷爷正拿着勺子,给围过来的孩子们分汤。

    “小夕来啦,快坐!” 李爷爷看见她,立刻给她盛了一碗绿豆汤,“刚煮好的,还热乎着呢,快尝尝。”

    林夕接过碗,绿豆的清香扑鼻而来。她喝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凉意,瞬间驱散了一下午的疲惫。“真好喝,李爷爷您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好喝就多喝点,锅里还有很多。” 李爷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对了,我听王奶奶说,你在画咱们巷子里的老故事?”

    “嗯,” 林夕点点头,“我想把大家的故事都画进画里,让更多人知道咱们银杏巷的温暖。”

    “好啊好啊!” 李爷爷激动地拍了拍手,“要是需要我帮忙,你尽管说。比如打银杏果的场景,我还能给你演示演示,保证跟以前一模一样。”

    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附和,有的说可以给她讲巷子里的老笑话,有的说可以帮她找过去的老物件当参考,还有的孩子说可以当她的模特,让她画进画里。

    林夕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自己笔下的《银杏巷四季》,不仅仅是一组画作,更是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