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8章 记者专访 (第1/3页)
合作社的番茄和黄瓜刚挂满枝头时,季鸿文就开始为销路犯愁。
县城超市受赵登河暗中施压,迟迟不肯签采购合同。
外地批发商又嫌量少不愿上门。
眼看着熟透的蔬菜要烂在地里,他连着三天跑了五趟县城,连饭都没顾上好好吃。
他先去了县城最大的惠民超市。
采购经理躲着不见,他就在超市门口等了两个小时。
直到对方下班,才好不容易堵住人。
“王经理,莲花镇的村民都是矿工出身,合作社是他们唯一的盼头,您要是能收这些菜,就是帮了他们大忙。菜的品质您放心,有任何问题,我季鸿文全权负责。”
可对方只是含糊地说“再考虑考虑”,就匆匆走了。
第二天,他又去找林晓雨提到的表哥。
县城“鲜果园”的老板张磊。
张磊一开始也犹豫,说自己的店主要卖水果,卖蔬菜怕压货。
季鸿文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蔬菜检测报告,又跟他算成本账。
“张哥,这些番茄都是露天种植的,口感比大棚的好,您按市场价收,我让村民多送您五十斤,就当是试销。要是卖得好,咱们以后长期合作。”
林晓雨也在一旁帮腔,说“表哥,季镇长为了这些菜,天天在地里盯着,您就帮帮忙”,张磊这才松了口,答应先收两百斤。
他甚至还联系了县教育局,希望能让学校食堂采购一部分蔬菜。
季鸿文开着五菱宏光载着新鲜采摘的瓜果蔬菜,径直的去了教育局后勤科。
他现场切开请工作人员品尝。
“大家都尝尝,这些都是我们合作社刚采摘的瓜果,品质是看得见的。”
“而且我们的菜没打农药,都是有机肥种的,给学生们吃放心。
“而且我们承诺价格还比市场低一成。”
季鸿文将分开的新鲜蔬菜分给在场的员工。
后勤科的科长尝了后眼睛亮了起来。
这些蔬菜质量有保证,关键还便宜。
简直是物美价廉。
而且还送货上门,这样的好事上哪里找去?
当即拍板,每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