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五百强企业创始之初 (第1/3页)
两人又商量了公司的其他一些安排,说是公司,实际上两人觉得现在成立公司还太早了。
起码等她们把这条路打通之后,收入能够稳定,有足够的利润,才能成立公司。
现在,两人最多当个中间商。
不过,虽然没有成立公司,两人到底把一些该定下的定下。
比如,分成。
苏晚提议是五五分成,因为她主要工作是进货,而林汐主要工作是宣传和卖货。
但林汐却是不同意,甚至表示把自己最多拿三成,因为进货她都不需要投入资金什么的。
苏晚也不同意,毕竟拿五成,她都觉得有些多了。
最后两人还是达成一致,先按五成分,等做大之后,再重新讨论。
然后就是确定价格,两人先是在网上收集销售价格,再确定自己这边的收购价格。
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在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下,和其他同行有优势。
“所以,我们必须先把我们的优势找出来,才能竞争的过其他同行。”
林汐思路非常清晰,继续分析道,“一般要么是价格优势,要么是质量优势,又或者是售后服务……”
“价格优势绝对没问题。”苏晚拍着胸口道,“甚至,我们前期可以薄利多销,把价格压到最低,我们都有的赚。”
毕竟她是从五十年代收来的,就算她收了价值几万块钱的金银花,但实际支付却方便不需要这么多,甚至一半的成本都不用。
举个例子。
她让苏佩云帮忙收购木耳,苏佩云那边收来是0.5元一斤。
那么拿到现代来卖,那就是50元一斤。
而她付给苏佩云的,则可能是一个不锈钢盆,或者塑料桶。
一个不锈钢盆,苏佩云卖0.5元,相当于等价交换。
而一个不锈钢盆,苏晚这边,买回来十块钱不到。
也就是说,相当于她花了不到10元,收了一斤野生干木耳,而木耳卖出去,一斤差不多50元。
按成本10元计算,扣除了还剩下40元,而这40元,全都是利润。
利润率400%。
同样,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