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刘志钢3【长篇】--雷神大洪(120 (第1/3页)
汉武市的汉正街,熙熙攘攘的人群攒动,进货的、售卖的,批发的商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人们拿着大把的钞票,经你的手到我的手,又经我的手到你的手,换成了大批的货物,销往全国各地。
人群中,有六只眼睛在盯着低头匆匆赶路,急着拿钱进货的人们,也观察着哪些把货换成钱,怎么保管、怎么储存的商贩。
刘志钢和欧阳万学自从被西云县警方追捕后,就准备逃亡北湖省的省会汉武市,一是省会,人多的地方,有钱人就多,机会也多,大隐隐于市,刘志钢知道,越是热闹的地方,人多的地方,越好隐藏,二是汉武市的汉阳区有闻名全国的”汉阳造“猎枪,刘志钢深深地知道,要想干大事,凭着几根洋火枪是不行的,得需要真正的武器--热兵器。
曾几何时,汉阳造代表着中国兵器的发展史,“汉阳造”的起点可追溯至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北湖汉阳龟山脚下创建“湖北枪炮厂”(后更名为“汉阳兵工厂”),引入德国1888式毛瑟步枪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机械化制枪的历史。1895年,该厂成功量产“汉阳造步枪”(又称“八八式步枪”),因枪管短、精度高、可靠性强,成为清末至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主力装备之一。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导致军用枪械需求激增,汉阳兵工厂一度以生产步枪、机枪为主,但民间狩猎与护院需求仍催生了猎枪的“灰色生产”。这一时期的“汉阳造猎枪”多为手工改装或小批量试产。新中国成立后,汉阳兵工厂(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四七厂”)纳入国家兵工体系,主要承担军用武器生产任务。但为满足农村狩猎需求及体育竞技(如射击运动),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汉阳兵工厂曾短暂恢复民用枪械生产,其中便包括“汉阳牌猎枪”。推出单管滑膛猎枪(用于狩猎小型兽类)、双管猎枪(兼顾精度与火力),部分型号适配国产12号霰弹(如“汉阳-12”),与国际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