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来写话本 (第2/3页)
暾擦脸,“不爱听戏?我们去其他棚子看杂手伎?”
曹暾点头。
曹佑对章家兄弟道:“要一起去吗?”
老成少年正想回绝,俊秀少年一边看着曹佑怀里的身处喧闹却仿佛静室,在红尘喧闹中也能安然入睡的曹暾,一边飞快应道:“去!”
老成少年在心底叹了口气。自家族弟还没放弃和曹家神童比一比的想法吗?
已经好些年没有神童敢扬报考童子科的名。官家又颇通文墨,偶尔有心存侥幸者,皆不合格。
曹家的谨慎,官宦士人皆知。即使曹家暾儿还没有在外显露过才华,他们都相信曹家是绝对有信心,才会让子弟扬名。
当宰辅的叔父也在还未认识曹家暾儿前,就肯定了曹家暾儿的才华。
族弟向来自傲,又极敬重叔父,闻言就想与曹家暾儿交流一番。若曹家暾儿真的有才华,他便想结交这个友人。
族弟言,即使进了京,京中同辈也多庸碌,实在无趣。
老成少年想,自家族弟就是寂寞了吧。啧,还是孩子呢。
因曹家的特殊身份,老成少年本不想和曹家走得太近。但他不知为何,一见曹佑就觉得投缘。
思来想去,只是同行逛瓦子,算不上结交后族,叔父应该不会太过忧虑,他便心虚地同意了。
坐在曹佑手臂上的曹暾打量自家小叔叔的神情,心里狐疑。
虽然曹佑看着神色平静,但曹暾与曹佑朝夕相处,自家小叔叔藏在眼底的情绪再深,都骗不过他的眼睛。
小叔叔有点激动啊,他在激动什么?难道是对当朝相公章得象仰慕多时?
在庆历君子离开朝堂后补位同平章事的章得象,确实是如今举世闻名的学问大家。反正撞就撞上他家小辈了,小叔叔就假装不在意地结交一下?
曹暾只能这么猜测了。毕竟小叔叔又不是和自己一样的穿越者,不会对着两个还未扬名的半大少年激动。
曹暾这个穿越者,自然知道那俊秀得刺眼的章家总角少年郎惇七,就是后世著名的“恶毒小人”章惇。
不熟悉宋史的人,只以为章惇是苏轼生涯中的反派角色。
稍稍熟悉一点宋史的人,知道章惇曾与苏轼为友。他们感慨,苏轼乌台诗案时,章惇不过是个编修,却为救苏轼辱骂当朝宰辅王珪是不是要吃御史舒亶的口水;章惇被苏轼之弟苏辙陷害时,苏轼却袖手旁观。所以章苏二人决裂,章惇报复实属情有可原。
而曹暾熟读宋史,对此只觉有趣。
章惇竭力营救苏轼是真,但苏轼却不是对章惇被弹劾袖手旁观——苏辙弹劾章惇“虽罪名未著,而意有不善,辄不可留”的时候,苏轼也上书说章惇平定西南夷叛乱是“构隙四夷”。
苏轼最初被贬也不是章惇干的,宋哲宗初次贬谪苏轼的时候,章惇还在苏州当官。三年后宋哲宗又把苏轼贬去海南吃生蚝,章惇正好在相位上,这次倒是可以给宋哲宗背锅了。
至于这锅背得对不对,因为章惇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宋徽宗和他的好儿子宋高宗竭力抹黑章惇,关于章惇的史料多有删改,南宋文人一举将章惇捧上北宋大奸臣的位置,章惇在《奸臣传》中的排名遥遥领先秦桧,背的锅数不胜数,也不差这一口了。
想想南宋文人是怎么批判章惇的?章惇不为亲友徇私授官是“穷凶极恶”,击败西夏和吐蕃的入侵并收复失地为“肆开边隙”。“欺负苏轼”这条罪名太小意思了,简直不够看。
不过曹暾觉得十分有趣的不是章惇背了多少口锅,而是不被史书书写的文物所透露的信息。
在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