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修出浩然正气 (第2/3页)
光明,此光明能驱动自身言行,言行能改变外界,最终达到教化万物,与道同化的境界!这岂不正是心学明悟良知后的以事炼心,心念一动,便是风雷伊始!这也是骊山老母所言,弥补知行割裂的路!”
看到这里,李风顿时大为惊讶,同时将后世心学的书籍,在元神之中过了一遍,顿时有所领悟,霎时间融汇于心。
“怪不得,为何儒家弟子万千,皆言仁义,唯亚圣孟子能养出这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原因也在于心啊!”
此刻李风明白,儒生,将仁义礼智信当作外在的教条,去遵守,去背诵。
他们是在行义,却未必是发自本心深处的集义。
他们的义,是书本上的义,是圣人定义的义,而非自身良知认定的义,所以他们不能养出浩然正气。
而孟子不同!
早已跳出了对经文字句的执着,已然汇聚于心,孟子的义,不是来自外部的标准,而是源于孟子透彻领悟天地大道后,从自身良知中生发出来的、不容置疑的操守之义!
这并非书生的迂腐之气,也非江湖的匹夫之勇,而是一种建立在本心的力量!
“唯天下至诚,这个至诚便是心的知良知啊!”
想到此处,李风拿起《孟子》,开始阅读,当读到公孙丑篇那段关于气的千古名问时,不由地轻声诵读出来!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李风的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经阁中清晰回荡。
起初,只是以纯粹求知的心态去理解。
但当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一句入心,元神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
李风双眸之中清光湛然,心神已彻底沉入一种玄妙的悟道之境。
后天识神的纷扰早已在先天境界下平息,此刻主导李风思维的,是那圆融无碍的先天元神。
“这不正是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