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文心共鸣,圣像生辉 (第2/3页)
蘸浓墨。
笔尖触及纸面,如蛟龙入海,一股精纯平和的浩然正气自然流转于腕间,融入笔意。
李风已是先天,下笔从容,力透纸背,一行行挺拔俊秀、风骨嶙峋的楷书便流淌而出。
天下之大患,在于有形之敌国,而无形之人心也。
山川之险,非社稷之固,甲兵之利,非王道之基。
故经营西域,不在辟千里之疆,而在收万国之心,不在获汗血之马,而在布华夏之礼。
昔汉武之世,倾四海之财,竭天下之力,以求通西域。楼兰臣而复叛,大宛服而更争。及至季世,玉门关闭,河西凋敝。何也?其志在断匈奴之臂,其功在张一己之威。以力取之,终为力所困。此贾生所谓攻守之势异也,而其本在仁义不施。
今陛下承天受命,德覆寰宇。突厥稽颡,吐谷浑内附。
当此之时,若复效汉武故事,是弃明月而求萤火,舍嘉禾而植荆棘。
窃以为,当行以天德驭西域,以人心为长城之策。
何谓天德?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今西域诸国,非慕长安之繁华,而慕陛下之生养。
若行攻伐西域,若不爱其人,虽有其国,实为自灭之端,如秦得天下,旋即忘本,视四海之民如刍狗,故不爱天下之人,虽并八荒,实种速亡之祸.........使本朝爱西牛贺洲各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这一段借用千古名赋,阿房宫赋,阐述其意。
............................窃以为,当行至诚格天,文德绥远之策..........
笔走龙蛇,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数千言。
还有李风知晓后世许多的经典名赋的名句也稍作修正,加入其中,一时间让整个文章变得合乎天道,文理贯通,堂堂正正,蕴含金石之气。
不管是朝廷的定策,还是李风本身就出身西域,还有西游的时机,都不能写支持朝廷武力横扫西域的文章。
再者,自己文章是布德西域,这本身就是教化之功德。
无论是朝廷的立场,自己的立场,西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