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传剑 (第2/3页)
对善人的要求不宜太高。
道德标准,同样不宜太高。
如果道德是用在每一个人身上,那么它就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做到的。
而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甚至可能自身。
不贪财不好色,圣贤也。
但不是圣贤,就该死吗?
取金,不损节,利一国,不取金,虽扬节,却害一国。
孰为善?
燕赤霞闻言,陷入沉思。
“人性素来复杂,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若是无人引诱,或许一辈子都在中间,而如今被人引诱,从而犯错,固然可以说他意志不坚,但难道不是那些引诱的人犯错更大吗?”许仙复又问道。
虽然在这个世界活了二十一年,拜师大儒,还成了解元,可谓是江南一带有名的才子。
但因为前世的思想,他和这个世界许多想法都是格格不入的。
不仅是世俗,还包含了所谓超然的修行界。
就像聊斋篇考城隍。
考题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而篇中主角根据考题破题,写的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为考官所惊叹,然后主角就死后封神,成了城隍。
其中也可以看出对善的要求多高。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燕赤霞的思维不仅仅代表他个人,也代表着修行界的思维。
抵御不住财色的诱惑,死于非命,咎由自取。
当然,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修行本就艰难,步步是劫,一朝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更遑论长生。
而且修行者大多都是独行侠,且将自己视作世外之人,冷眼旁观。
许仙没有资格,评判他们是对是错。
但起码,他觉得单纯抵御不住财色的诱惑,罪不至死。
尤其是财,倘若一个女鬼入了人房间,然后丢下一块黄金便走,试问有几个人真的能按捺住心中诱惑,拾金不昧呢?
燕赤霞闻言沉思良久,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不美,善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不善。
“所以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愚氓举出了智者,懦夫衬照了英雄,众生度化了佛祖。”许仙道。
“众生度化了佛祖?”
听着这边动静走来的李修缘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