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锋芒初露 (第2/3页)
起初,专家们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低头记录。但随着林窈深入讲解模型中对“技术溢出效应非线性传导”、“隐性知识壁垒量化”等前沿问题的处理方式时,几位专家的眼神明显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专注,进而流露出浓厚的兴趣。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专家率先发问,他指着屏幕上一条曲线:“林同志,关于这个创新投入与产业升级的响应函数,你们设定的阈值参数依据是什么?是否考虑了不同产业类型的异质性?”
问题专业且刁钻。所有人都看向林窈。
林窈并未慌乱,她操作电脑,调出另一组支撑数据和分析过程。“李教授,您的问题非常关键。我们确实考虑了异质性。您看,这是我们将所有样本企业按技术密集度、资本构成等标准聚类后,分别拟合出的响应曲线簇,阈值参数是基于不同聚类中心动态调整的,而非单一值。这里的数学推导过程是……”
她侃侃而谈,不仅回答了问题,还展示了背后严谨的论证过程。老专家边听边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紧接着,另一位年轻些的专家追问:“模型预测中提到,未来三年,A产业集群对B产业有显著的‘虹吸效应’,这个结论的风险边界在哪里?你们做了敏感性分析吗?”
“做了。”林窈立刻切换幻灯片,展示出密密麻麻的敏感性分析数据和图表,“我们模拟了政策支持力度、外部市场环境、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速度等六个主要变量的扰动情况。您可以看到,在百分之九十五的置信区间内,这个‘虹吸效应’的结论是稳健的。这是具体的风险概率分布图……”
她应对自如,每一个质疑都有扎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作为回应。她不再是那个在周砚深面前紧张无措的小下属,而是这个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