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兴汉室 > 第二百一十四章 通济将开

第二百一十四章 通济将开

    第二百一十四章 通济将开 (第2/3页)

者蒯越持竿指示下,看到扬州、徐州的位置。

    此时杨沛等人已经退下,重新召来的则是蒯越和工部尚书韩暨。

    皇帝正公布一项大工程,利用鲜卑、乌丸等地的移民、俘虏,以及当地郡县的劳役,在二十年内兴建一条从吴郡通往涿郡,以雒阳为中转节点的运河,加强南北联系和东西交往,未雨绸缪解决未来关中地区的粮食问题,同时迁徙一批人口前往江南开发。

    对于皇帝宏大的运河计划,众人都是颇为吃惊,不过很快他们就开始切实地考虑起这桩工程的利弊,其实这个工程并不是不切实际,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曾经开挖自扬州向东北的运河‘邗沟’,沟通了长江与淮河。

    还有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夫差在之后开凿的黄沟运河,沟通泗水与济水;光武皇帝时在雒阳开凿的阳渠等等。天下太平以后,通过朝廷对地方的集中规划和高效治理,地方上也各自开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完善了河北平原的运河网。

    接下来的工程主要是有规划的修通汴渠等地方运河,以点带面,最后将各段运河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个大运河一旦建成,将极大程度上加强朝廷对关东以及河北江南地区的控制,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加强对南方的开发。

    前些年格物院马钧等人制作出了大量新式农具,甚至奉诏收集了大量老农总结经验、编撰农书,太学与灵台又推出了新的历法,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粮食的产量将会剧增,人口也会随着增长。

    赵温、曹操等人心里清楚,如今朝廷虽然经历过大乱,但可耕的土地仍旧有限,北方人多地少,南方人少地多。他们可以想象当南方适宜种植的土地开辟成良田以后,配合运河网,将使朝廷的人力地力得到互补。

    想到这里,赵温、杨彪、曹操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个庞大的运河计划,而荀或也是谨慎的表示赞同,他说:“臣以为,此事虽利在千秋,但不能一蹴而就,分段开凿,逐一连通确实上策,但也要朝廷居中调度,公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