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丨各算其能 (第2/3页)
模样却深深印在王允脑海里,成为了他终身难忘的画面。杨琦在一旁轻咳了一声,他方才转醒,大步上前,伏身拜倒;“司徒、守尚书令臣允叩见陛下!”
皇帝仍然站在窗边,整张脸有一半隐入暗处,正如他所表现的情绪一般阴晴不定,他盯着一行文字陷入沉思,杨琦不敢说话,王斌更是放下了书简,不知该站该立,面露忐忑。
此时王允在朝中的权势仅在董卓之下,王斌擅自与皇帝结好,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直面王允时,王斌倒是突然心虚了。皇帝倒是比任何人都沉得住气,他不叫起,王允就得一直跪着。王允知道皇帝这是要在他身上出一口早上被糊弄的恶气,也是刻意要杀他威风,哪怕地板坚硬,自己一路过来身子疲累,也得咬牙硬挺着。
终于,皇帝将手中书简放下,像是刚看到人似得,笑道:“司徒来了,快请起。”
“到底是才疏学浅,这几行字看下来,到有许多都不识得。”皇帝走到囊笥边,将手上看完的籍册放回去,又拿了一卷出来。他指了指手上的简牍,大方的说道:“枉我还盼着早日亲政,治国理事,没料到还得从识字认人开始学起。”
王允扫视了一眼四周摆放的简牍,有些已经被拿出囊笥,有的已经被打开放在案上,明显是看过了。他隐隐有些吃惊,这些年皇帝没有经过正式的拜师学习,对知识的获取只来于自己与太史令王立每次讲授的《孝经》,官员名册不仅记载着官员的姓名,还包括其籍贯、履历等等,极为枯燥。皇帝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看完一部分,实在是了不起。
“陛下心怀天下,乃社稷之幸,荀子曾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陛下先从识字做起,而后再精读《孝经》,通晓《诗》、《尚书》,如此一来,治国当不是难事。”王允回道。
皇帝抬起简牍在眼前看了看,又放下,疑惑道:“这么多书,要读到什么时候?”
“寻常士子,负籍求学,非十年不可。陛下聪睿非常,三年应有所成。”
皇帝不满意这个回答:“天下百姓苦等明君而不得,三年实在太久,我恨不能下个月就亲政。”
“万民倒悬,拯济百姓犹如救火,然孔子有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先贤之言,臣愿与陛下共勉。”王允引用典故来回绝皇帝想一口气学成博士的幻想。
“三年之内,就只读这些书吗?”皇帝语气有些不悦;“我既是天子,便当了解朝廷官员,天下百姓。寻常政事,我也当一一过目,以备临事。若连这些都不识得……”
“陛下每日里引见大臣,自有郎官唱赞姓名,这些东西……”王允停顿了下,复又说道:“有尚书台辅佐,陛下若要看,等这几日朝中事情不忙了,臣再使尚书捡选往日诏书律令,供陛下查阅。”
皇帝沉默了,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半分,口出诛心之言:“这是王司徒的意思,还是所有朝臣的意思?”
“这只是臣的愚见,还请陛下恕罪。”王允面对皇帝不善的语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