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面桃花 (第2/3页)
光下,门前小竹院子里一排排盛开的桃花,散发出醉人的清香,袅袅云云的。
追忆前世今生,感慨万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代唐寅唐伯虎的一首《桃花庵歌》随即吟诵出口: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这首诗为嵇子玉最爱,缘由无他,只是读来琅琅上口,却又蕴涵深意,一股洒脱不羁,卓尔不群,笑看红尘的气韵悠然而生。
只是世间又得有几个真正看穿红尘的,这些诗词却也只适合于人生不得意时感慨吟诵,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那些兴致寄情于山水田园之人也多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人生在世,进则当居庙堂之上,忧国忧民,退亦当独善其身。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嵇子玉此时又想到了诸葛亮那封前世常用以自勉自励的《诫子书》,难倒今生亦不应当如此?
…… …… ……
“大郎!”一声姣姣怯怯的软糯鹂音将沉浸在古诗意境中的嵇子玉惊醒过来。
转过头来,嵇子玉不知道何时,潘金莲已经俏然斜倚在了一棵身旁的桃花树下,一阵微风拂过,片片桃瓣随风起舞,映衬着潘金莲那娇媚玉妍,显得美艳不可方物,转眼又自想到天光一亮她就将成为那西门王八的小妾,却是不会再回到此间蜗居陋室来了,胸中于她的怒火悉数化为一缕惆怅: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