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扬州胜景 (第3/3页)
十四桥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风韵独具西子”的瘦西湖正以其清瘦淡雅、秀丽多姿的风采,吸引八方而来的文人骚客前来吟赋诗词,游山揽月.。
其中便有晚唐诗人杜牧的千古名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已流传了几百年。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关于“二十四桥”的得名,《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据说二十四桥原名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当红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色艺双全。听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风流才子杜牧乘兴夜游,乃聚于二十四桥,吹箫弄笛,轻歌曼舞。溶溶月色,淡淡秋意,袅袅笛声,翩翩舞姿,几疑瑶台广寒,凌云飘飘飞升,杜牧因此在歌女的团扇上写下了著名的《遣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也有野史说携美夜游是隋炀帝的作为,《隋唐演义》中就描写了隋炀帝带着萧皇后和众嫔妃夜游寻乐的故事,二十四桥的桥名来自从游人数二十四的传说抑或源出于此。郝璧有广陵竹枝词为之佐证:‘周遭二十四桥是,十六院中人已非,隋帝不来殿脚冷,曲池我亦醉忘归’。说二十四桥是扬州名桥总数的也大有人在,宋代学者沈括素以考据严谨著称,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作了注解,确证扬州的‘桥乡’之称。
嵇子玉搜索着前世所看过的关于扬州的介绍,畅游在无边胜景而回味无穷,倚着楼边栏杆自斟自饮,蓦地里一股凄凉孤寂之意袭上心头,忍不住一声长叹。
正当此时,一把粗豪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