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宋国势 (第1/3页)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大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大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大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直至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大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自此,我大宋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便是‘澶渊之盟’了。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为了使宋不再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首先在军事方面,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职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样一来,大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后来,大宋经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之时,由于外族的进攻及统治者的无能,使得社会千疮百孔。神宗为使社会有所发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哲宗元佑年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大宋开始走向衰亡。
由于宋朝官吏的腐败,迫使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大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