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王七伯 (第2/3页)
问题。好在曹端毛粗皮厚,尴尬对他来说,就像是投入大海之中的一滴雨水,虽然时常会有发生,但却绝不能掀起什么风浪。他很快便找到了转移话题的方向:“老人家怎么称呼?我看你鹤发童颜,面泛红光,运帚如风,若是你不说,真是很难相信你竟有五十三岁高龄了,我觉得你说是三十五岁倒更加可信一些哩!”
那老人也有些宠辱不惊,他的笑脸就像是书的封皮,不管你翻没翻过里面的内容,封皮总是那副样子。“老奴姓王,行七。记得小时候,人都称我作‘七郎’,后来都称作‘七哥’再后来就成了‘七叔’,如今大家都唤我‘七伯’。这么多年了,名字就像是囊中的锥子,时间太长,就会自己刺穿布衣,消失不见。我记得小时候,大人倒是曾给我起过一个名字,只是这年代太过久远,就随着这过往的烟云去了,就是我自己,也想不起来了。惭愧,惭愧!至于大爷说我老头子神采奕奕,看起来很年轻,那我就更加惭愧了,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哩!”
曹端笑道:“老人家能随遇而安,不怨不艾,就很难得了。记得有一句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我看王七伯您就离这个境界不远了。就凭这一点,就值得我等后辈学习!”
王七伯听得这四句诗,书本的封皮居然换了一张。他非但没有兴高采烈,顿生知己之感,脸色反倒是变得阴郁起来。半晌,他才勉强笑道:“大爷说笑了,老奴什么身份,哪敢和世外大隐相较。事实上,别看老奴这把年岁了,心中还是有些念想的。”说着,他竟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曹端听了王七伯此言,感受到了一股浓烈的苍凉之意和一种渗人的沧桑之气,他不由心下有些诧异。经过这一番谈话,他对这位老人家的防范之心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好奇心。他觉得王七伯若是一本书,就应该是一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