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第一次冲突 (第1/3页)
嗯?曹端吃了一惊,不是皇长子病倒了吗?怎么又变成皇帝本人病倒了?不过,皇长子病倒也只是他的猜测而已,他也并不能完全确定的,所以他选择了沉默,他知道赵佶一定还会继续说下去的。
果然,赵佶酝酿了一下悲伤的表情,才说道:“好像病倒已经有几天了,昨天群臣已经上书请太后临时垂帘听政了。”
“哦!”这绝对是一个震撼的消息,而且既然大臣们都已经上书请太后垂帘听政,这个消息就是十分确凿的了。而且曹端也知道,皇帝是撑不过今年的——如果自己的穿越蝴蝶效应不是那么明显的话,因为历史上宋哲宗就是今年驾崩的。
“太后,一定答应了吧!”曹端看着赵佶那虚伪的悲伤,有些想笑,但终究还是忍住了。
赵佶回过头来,有些吃惊地说道:“你难道不是三请三拒吗?大臣们的折子这才上的第二次,哪里那么快就答应了,不过我想今天大臣们还会继续上折子的,而且太后今天就会答应。不过,太后答应不答应垂帘听政其实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听说昨天太后就已经驾幸御书房了。”
曹端“哦”了一声,没有接话。大宋太后辅政的事情很常见,前几年刚刚宾天的高太后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前期还有更权焰滔天的,那就是仁宗朝的刘娥刘太后。她不但害死了仁宗皇帝的生母,更把持朝政多年,身着冕服视朝,改太后谥号为四字,总而言之就差没有称帝,其他的成就已经完全不下于当年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了。后来,民间还根据她的故事演化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风靡一时。但是,不管是刘太后还是她后面的曹太后、高太后,虽然都掌朝廷中枢多年,但却并没有成为牝鸡司晨的反面典型,反而都被舆论塑造成呕心沥血扶住幼主的贤后。这就是大宋的“贤后现象”。
有了这么多“贤后”,后世的太后们想甘心寂寞都难了。确实,既能紧握权柄,又能扬名史册,这样的好事不是谁都有机会得到的。任太后们如何澹泊,面对这样的诱惑都鲜有能抵挡得住的。而当今向太后显然就不是这个“鲜有”行列里的一个。所以,如今看来,向太后垂帘听政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曹端虽然没有见过向太后,但早就开始分析她的行径了,他觉得向太后应该是站在赵佶这一边的,而且倾向性很明显。向太后掌权对赵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现在赵佶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这种利好,为自己的登位创造条件。
赵佶见曹端沉吟不语,便问道:“你怎么看?”
曹端忽地抬头,问道:“办报纸的事情,有上谕下来了吗?”
赵佶脸上的笑意舒展了开来,说道:“说到这个事情,我正要告诉你呢!前些日子蔡京上书向皇上提了此事,皇上当时大概是圣体不豫,并没有立即批阅,直到前天才批了个‘准!’字,上谕如今已经下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