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状元府外 (第3/3页)
京,这样大小的官员一抓一大把,哪里有必要这样热情巴结?当然,状元升职较快,以后执宰的可能性大,这是事实,但要等武植执宰,起码也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吧,有必要现在就这样巴结吗?
这时候,一个看很是瘦小的男子从人群中走了过来,眼神中充满了失望。曹端忙上前把他拉到一边问道:“这位解元,你可知这是怎么回事吗?”
那男子虽然心情不好,但脾气还算不错,闻言苦笑道:“你难道没有看见吗?大家都在求见状元公啊!”
曹端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只是这状元公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有必要这么——”
那男子忽地激动起来,满脸愤懑地说道:“你以为我们都是趋炎附势,为求荣华富贵专程巴结状元公的势力之人吗?错了!你看看他们,一个个都是十年寒窗磨砺出来的饱学青年,又岂会摧眉折腰事权贵?大家拜见状元公,只不过是想让状元公指点一下自己的诗词而已,这里若真是什么曾相公、章相公的府邸,我们就是看也懒得看上一眼哩!”
曹端心下暗笑,终于明白过来了。唐朝的时候,参加科考的考生喜欢搞“投卷”,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渐江考生朱庆余的那一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闻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但是宋朝科考名额大增之后,对于朝廷官员对科考结果的控制就越发严格了。不仅禁止考生将主考官视为“座师”,考试的时候还采取了糊名制,不论如何出名的考生到了考场上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不仅防范了师生因科考而结为一党,更增加了考试的公平性。
但是,不论如何,学子们希望扬名的心思却不会因为“投卷”已经不流行了而变淡。如今看来,学子们显然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和新科状元结为诗友什么的。一般来说,状元都会很快成为诗坛上的中坚甚至是领军力量,和他结交无疑是成名路上的青云坦途啊。
曹端想到这里,暗暗好笑,这些学子们表面上作出一副无欲无求藐视权贵的样子,连当朝宰辅都敢当街讽刺,但好名难道就不是一种欲求吗?
当下,他也不客气,走上前去拨开众人来到那管家面前,说道:“劳烦院君通报,故人曹端求见!”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