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再聚 (第2/3页)
已经来了几位客人,分别是武植和她的新婚妻子潘氏以及朱松和他的两名日本姬妾。
当初天使前往武植的老家山东清河县宣旨的时候,就曾经得到过赵佶的指示,务要等武植婚礼完成才宣召进京,而且还特意给武植题了四个字“少年英才”作为武植的结婚贺礼。武植的岳丈潘庄主一见可是喜翻了天。
要知道,状元郎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不仅要有满腹的诗书文章,还要有上佳的运气。想当年,被誉为“古今第一才子”的苏轼考进士的时候,同榜的还有他弟弟苏辙,曾巩曾布兄弟、程颢、吕惠卿、张载还有当今首辅章惇等不少后来在大宋文坛或者政坛具有无比重大地位的名人,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进入了这一科的前五名,状元是一个叫做章衡的,虽然在当时也算是有些名气,但比起前面提起的那几位来,不免就不值一提了。据说章惇见自己的名次落在章衡这个族侄之后,大为不忿,这也许还是后来章衡仕途不畅的原因所在了。
而当上状元又得皇帝青眼的又是更大的福气了,反正大宋开国以来,还没有哪个新科状元结婚,皇帝还送贺仪的。且不说这是皇帝所赐,单是以赵佶大宋书法第二人的身份,这赐字也是价值连城啊。
潘庄主不禁为当初勉强答应了武植和自家的女儿的婚事而暗暗庆幸不已,若是当时心肠硬一点,说不定就拒绝了,那恐怕如今就要悔青肠子了。
而潘氏嫁得如意郎君,也是欢喜无比,以后夫唱妇随,曲意侍候。如今,这夫妻二人真可谓蜜里调油,和睦得不能再和睦了。
进京之后,他立即被封为给事中,是从五品上的高官,而且是皇帝近臣,对皇帝负有劝谏之责,乃是一个权力极大的言官。要知道,在大宋这个时代,当官的最希望的就是当言官,不仅同僚敬畏,就是皇帝也要让你三分,从太祖以来,就有“不以言获罪”的承诺,虽然后来的皇帝屡屡因为言官说了一些过分的话而找借口进行贬谪,但总体上来说,言官的位置还是比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