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三百九十六章 绪乱

第三百九十六章 绪乱

    第三百九十六章 绪乱 (第2/3页)

最主要的是。有些官员觉得,张贵妃年青貌美。出身贫寒,同样的热衷权势。与太后刘娥类似,这确实有点危言耸听。但是这种流言在坊间还是很有市场的。

    百官自然不会尽信,但这却是那些正义感强烈到极点的谏官们最好的发泄对象,或许还有一些人推波助澜,觉得防患于未然也不错。才使得张尧佐倒台,文彦博也因此牵连罢相。

    而曹怡,为后多年,除了出席一些朝廷典礼之外,其余时候。却仿佛如同摆设,连内宫的事务,也是任由内待宫女处理,更加不用说朝政,根本就没有发表过丝毫意见。

    还有更令朝廷百官放心的是,虽然也是外戚,但是曹家子弟的官职却不显赫。身为皇后之弟的曹价,才是殿前都虞候,而两个侄子。荫补为员外郎、左藏库副使。都是些富贵而清闲之类的职位,没有太大实权。与张贵妃对比,这简直就是后宫的表率啊。

    或许就是什么也没做,所以百官欣慰。曹怡的声望也呢师猛增。可能就连赵祯。也非常满意曹怡与世无争的态度,平时给予了许多尊重。而今,通过楚质的事情。大臣们更是觉得。宫中有后如此,确是朝廷之福。

    在官场上沉浮几十年了,执政大臣心中怎会糊涂,对楚质的封赏看似太过。由低级官员一跃升为中层官员,有了穿着绯色官袍的资格。中间起码少奋斗十几年,正是如此。如果还想更上一步,那就要熬补回来。

    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毕竟在差遣在身。每几年就可以申请磨勘,作为积官依据,逐级的积累,期间说不定又立了几次功,晋升速度更快。然而谁也无话可说,可是进了馆阁,管”,很是清闲,几平囊括了天下最有学问的文人,想灶珊,混出头。难。

    而且,进去了,想申请外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你小子平步青云,眼热的人多到海去了,不压你压谁。不卡你十年八载的,怎么对得起还在仕途苦苦挣扎的万千官员,十年之后,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线上,众人的怨气自然消散了。

    “到底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不似某人,”

    “慎言,宫闺之事,岂是你我能诽议的

    自然。胡乱嚼舌的多是那些郎官书员,肯定不会是那几个执政大臣。但也是如此心思,而且还考虑得更深一层,琢磨着要与御史台、知谏院的长官商议一下,压下弹劾楚质的奏折,毕竟看起来恩赏过重。肯定有些不晓事的言官,不明其中深意,愤然进谏,自然要加以阻截,省得他们坏了皇后清誉。

    “也就是说。这些封赏,看似荣耀。其实没得多大的好处。”

    拟旨封赏官员,肯定要经过审官、考课两院,楚汲知道之后,立即传书楚质,所以朝廷文书未到。他就已经事先了解情况,兴冲冲的向张方平报讯,分享喜悦心情,没想。却给张方平浇了盆冷水。

    “确切的说,这也没错。”张方平点头。安慰说道:“放眼天下,以你的年纪,还是由正途出身。受封为承直郎的官员少之又少,而且进入馆阁之后。可以接触旁听朝政,对日后有极大的好处

    “旷舅父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