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古董局中局(全套共4册) > 正文 《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_后记

正文 《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_后记

    正文 《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_后记 (第1/3页)

    “亲王马伯庸”这五个字,就是品质保证。

    果然,在这本看似不够KUSO的中,他依然如祖千秋论酒杯般,侃侃而谈,将古董行当中的鉴定、收藏、造假、设局一一道来,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

    字画、青铜、金石、瓷器……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而每一件仿冒品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

    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东晋时,康昕仿冒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连他儿子王献之也辨认不出来;宋朝皇帝宋徽宗喜欢造假,仿制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

    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

    而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精心涂抹一番,就可以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传世杰作,全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场面浩大,笔法精致,极富有表现力。

    此画甫一完成,张择端就将它献给了宋徽宗,自此之后,辗转数十手,经历了元世祖、文宗、徽宗、明世宗、穆宗、神宗、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最终由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东北。

    13个皇帝曾将它视作珍宝,更吸引了近千年来无数胆大妄为的江洋大盗,拼上身家性命,要将它占为己有。它四度被收入皇宫,又四次被盗出宫,成为无数收藏者觊觎的惊世国宝。

    这样的名作,自然也被列在东北亚研究所的《支那骨董帐》上。而许愿则发现,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并不完整。

    当初张择端在画时,曾另补过小半卷,合二为一,方是汴梁风物的全貌。此一小段补卷,在藏古界只有耳闻,没有人见过真迹……

    翻开本书,了解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

    马伯庸,著名作家,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