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计划受阻 (第2/3页)
的迫不及待,不同的立场导致不同的意见,这让会议变得冗长。
自从将陈文浩的计划书提交给上级后,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片言只语的讯息却有表示,这份大胆的计划书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已经摆上了排名靠前的几位大佬的办公桌。因此,离计划书提交才过了几天,一场集合了国内军工集团的会议就在上面授意下召开了,以中央机构的运作效率来看,已经算得上非常高效。
经过争辩乃至争吵,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
首先,国防科工局方面不愿意看到有一家民营企业进入了它的领域,却脱离了它的管辖。经过这些年的开放,军工企业实际上对民营企业的口子放开了不少,但是这些进入军工领域的民营企业,无一例外都是为军工集团的下属公司做配套服务,独挑一个项目的事情从无先例,更别提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航空航天项目。所以,国防科工局不愿意松口,哪怕这家企业既不需要他们提供技术和资源,也不需要和他们竞争市场。
其次,各军工集团的头头的不满在于,新型电池技术只允许应用于军工产品,而不能涉足民用和商用领域,尽管这项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是免费授权的。听完了性能参数介绍,谁都能看到这种新型电池的广泛市场前景,用于军事领域可以提升一个国家的装备水准,用于民用商用领域,则可以收获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西方的私营军工企业不同,国内的军工企业的人员规模更大,但是销售给部队的装备利润却很低,想盈利还是要靠军转民业务。实际上,民品产值已经占国内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其他部门的态度则相对明确,如国家航天局,最关心的就是把这种新型电池拿下,然后尽快供应给航天领域,像卫星、火箭、探测器等等,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对这种新型电池有需求。至于多出一家民营企业开展航天业务,他们是根本没当一回事的,这种只投入难产出的领域,没有国家成千上万亿的资金,哪里是一家企业玩得转的。
军队的态度也差不多,军队早已剥离了三产,不允许经商,只关心何时能拿到这种电池的技术,何时能向军队提供成品,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