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零二十章理想与实践 (第2/3页)
梁刺股、萤囊映雪、闻鸡起舞,虽然实践的人已经死了,但他们把实践的方法留了下来,大家也可以学。
画眉丸从小学的就是杀人,没学过实践平凡人生,所以他需要妻子做榜样,妻子实践,他跟着做。
没有了妻子,他就不知道怎么实践。所以理论上存在一个美好的田园生活,妻子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她可以实践,然后画眉丸跟着妻子学习,这就是一个链条。
这个链条也折射出了社会的运行原则:天理,劳心者、劳力者。
有一个需要遵守的天理,但到底是什么?就需要劳心者思考,他们先实践看看,然后劳力者就跟着做。
劳心者就是天理和劳力者之间的中间商。劳心者就可以利用这点控制劳力者,通常就是两种做法。
一种就是一神教的原罪论,大家都有原罪,想要赎罪就听神父的。
一种就是儒家的对美好的定义,大家想要过上尧舜禹时代那种没有买卖没有杀害的好日子吗?想过,就听士大夫的。
其实劳心者真的知道什么才是美好吗?也不见得知道,他们或许也只是道听途说,比如孔子认为周礼就是最好的,述而不作,他只是觉得遵循周礼就是最好的,也没提出超越周礼的美好。
画眉丸的妻子可能也就是听别人说田园生活很美好,所以才相信田园生活更好,事实并没有真正沟通天理,获知田园生活的真相。
但劳心者有没有沟通天理,只有他们知道,反正他们宣传就是有一个更美好的可能,劳力者只要跟着做,至于会不会更好,劳心者不能保证。
那么能不能脱离劳心者,劳力者自己去追求美好呢?有点难,因为劳力者主要时间都在学习生存技巧,对天理领悟的时间不够,而且就算领悟了也缺少宣传的平台。自己领悟了,无法宣传给别人知道。
总之画眉丸是个劳力者,需要妻子这个劳心者,只靠他自己无法把握实践的方向和尺度,反正就是无法实践。
但妻子则认为不管自己活着还是死了,田园生活就在那里,就算丈夫一个人也可以实践,并不需要依赖任何人。
这就好像一个学霸告诉学渣,就算没有好老师,你也一样可以考第一名。学霸相信每个人都有考第一名的潜力,不管有没有好老师。但学渣需要一个好老师,否则根本不知道怎么学,根本学不会。
人就是有差异的,哪怕是夫妻,哪怕理想相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